一. 不读真经不依佛说,只看二传手N传手的。
佛法义理极深,尤其第一义,即大乘佛法的核心要义,是“甚深最甚深,难通达极难通达”的(《解深密经》语),非实证难以真正抵达真正彻解,故佛涅槃后,佛法在历代不少未实证、未真解佛智的“大师”演绎发挥下,一路流变,走到如今的末法时代,可说很多地方已是面目全非,与佛陀本怀佛法真义大相径庭了。
这种情况下,如果你不研读真经,只看论述,不依佛说,只依师说,很大概率你学到的是人智,而非佛智,而人智与佛智完全相反,南辕北辙——尚未证道的凡夫,无论多么声名显赫,拥趸众多,也难逃认假作真、以妄为实的错谬,因为凡夫秉持的是无明,是颠倒妄想,以管窥凡情诠释佛陀无上正等觉智,以凡夫迷思“发展”远在世智辩聪之外的佛法体系,不论其主观动机如何,客观效果一定是或望文生义断章取义,或以偏概全以妄诠真,或自以为是胡乱演绎,进而导致各种偷梁换柱,各种消解颠覆,佛法在如此这般的“发展发挥”下,变形走样不难想见。
君不见,那些或说常见,或说断见,或以心灵鸡汤取代佛法,或说生活即修行,烦恼即菩提;生活重於生死、入世重於出世,或者倡导老实念佛而非老实修行,甚至广说一念超生,灌顶得度,持咒无敌,当下即是即身即佛的,均出自这类“大师”及其门徒。
佛弟子不读真经,只读这些二传手N传手发挥发展的所谓“佛法”,怎么能学到佛法真谛,怎么能真正了解宇宙生命实相,并依佛陀教示修行成就?
二. 错把名师当明师,误认宗门即佛门。
真解佛法深智,洞悉宇宙生命实相的开悟者才称得上明师。亦即,明师是确知什么是真正的存有,什么是虚幻假有,幻象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惊人实相,为何只有佛教导的修行路径才是正确才能成就等等。
明师的明彻源于真正悟道——或者证悟或者理悟。至少必须完全理悟。
而史上和当代,都有“大师”名冠天下,拥趸多多,但其实只是名师而已。其中不少人尚未证道,并未开悟,仍是地道的凡夫,而只要还在凡夫状态,对于佛经里意在言外,说了谜面留下谜底让弟子参悟,“以隐秘相转正法轮”的方式揭示的宇宙生命实相,就一定是睁眼瞎,既看不见也无力理解,因此,他们对于甚深法义的诠释发挥,往往是基于人智的误解曲解,甚至乱解。
而且,曲高和寡,能解无上甚深微妙法的,一定只占少数 ( 这是重点! ),反之,能够博得大众掌声万民欢呼的,很大概率是包装过的错会佛意但契合人智洼地、人性弱点的种种凡夫见。
不少学人不了解这一点,以为名声大就是明师,头衔多就是大徳,只要是“大师”“大德”就顶礼跟风,就把他们说的等同佛说,结果往往认错师入错门却不自知,白白耽误了能够学佛听法的宝贵此生。
误认宗门即佛门犯的也是同样错误。
本来佛法只有一家,但在传播过程中,由于认知不同、修行侧重不同而形成解门和行门两个领域的诸多宗派。这些宗派历经千年演变,时至今日,不可否认,有的尚能遵循传承佛陀教法,有的则多有偏离甚至严重背离佛陀本怀,所以宗门不一定就等于佛门,当宗门主张有违佛法根本精神时,真佛子应该校正而不是盲从,但是很遗憾,不少学人没这种认知,反而是一入宗门便充满宗派门户见,只认本宗是正宗,只认师说是真理,维护的不是佛家正法,而是本宗立场,完全不知佛教本就一家,佛法揭示的生命实相也只有一个,择法标准只应是:看是否符合真正的佛说,是否符合佛法的根本要义和佛教导的修行路径,而非宗门倾向、长老主张。当宗门倾向、长老主张与佛陀本怀一致时,当然没问题,但如果不是,你还坚守宗派门户见,甚至为此杯葛、摒弃正法正见,那你其实只是宗门弟子,并非真正的佛弟子。
三. 不是按照佛法的本来面貌学佛,而是基于自己的心思喜好挑拣取舍。
这类学人只信所好,只取所需,不是按照佛法的本来面貌去学佛(哪怕刚开始尚无力理解),而是按照自己的凡夫心思判别挑拣。自己能理解,符合凡夫心思的,就是对就相信,反之则错则排斥,甚至下意识里已经预设了心目中的佛法,认定佛法就是他东听西听拼凑起来的模样,符合这模样的才予采信,不符合的则一概排斥,其结果,必然不是学佛而是学自己,必然无法真正了解佛法真谛,反而,客观上是张开双臂拥抱各路伪师邪见,因为佛法深智与凡夫迷思完全相反,伪师邪见才能迎合凡夫,契合人智。这样学佛,久而久之,真正的佛法自然被弃之一隅,不闻不问,伪佛法、“貌似佛法”则长驱直入,在这类学人心里抽枝发芽。
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邪知邪见满天飞,学佛人如果不了解自己原来都是颠倒见,都是认假作真,反而以固有的凡夫心思为准绳,东听西听,学南学北,日久天长,不但学不到真正的佛智,反而有很大概率学成“邪见收藏器”,事与愿违地误入歧途误信邪说。这当然是非常可惜应该警觉的。
四. 望文生义,依文解义,断章取义,以偏概全。
有些学人能够读经听经,这当然很好,值得随喜。只是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里提出来供大家思考。
最常见的是望文生义依文解义,甚至断章取义以偏概全。
佛经,尤其是大乘经典为什么不能全都望文生义依文解义?因为,当佛说到彼岸实相时,由于实相无相,故佛无法直接说它是什么,长什么模样,只能说它不是什么,没有什么,比如心经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和其他经典里大量的无无无、不不不、非非非的句式,而且,为了留下空间让弟子参悟,这些无无无不不不非非非的指向,佛也往往不直接说破,亦即,佛只说谜面,留下谜底让弟子去参去悟去实证。这种情况下,学人如果只是望文生义依文解义,就会误解错会,就会把说彼岸的经文误认为说此岸。最典型的就是“无修无证”“无智无得”,本来佛指向的是彼岸实相,即,实相里没有修、证、智、得这类事(因为实相无相,也没有具色身和意识的个体,自然没有基于色身和个体的修、证、智、得),但望文生义者大多错会佛意,硬解成在此岸即无须修无须证,没有智也没有得——那些落入顽空见的学人,很多就是只知望文生义不知透过谜面参谜底,生生误解了这类经文导致的。
想要参破谜面读懂佛经的学人,可参阅《佛经里的密码》https://zxxy.org/sdsrsh/05-3/。
断章取义,以偏概全也很常见。这类学人或出于宗派门户见,或出于思维定势性格特点,喜欢断章取义,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看到自己喜欢的能理解(哪怕是误解)的某段经文,就抽取出来,无限放大随意演绎,而忘了一部经典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你认为的金句也是有上下文的,需要根据上下文完整地体会理解,不能孤立抽取到处套用。比如出自《金刚经》的“一切法皆是佛法”,它的本义是:一切法皆是佛性(真如)之所化现,亦即,一切有相有为法都是无相真如的投影幻化。而且,它并不是孤立的一句,紧随其后的是:“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故这段经文的完整意思是:一切法皆是真如的投影幻化。有相的一切法都不是真的一切法(因为是幻相),但我们尚在此岸须言说指称,故把它们叫作一切法(假名之)。但是显然,人们既误解了它的本义,又在误解的基础上,将它单独抽取出来,无限放大,到处套用……
更有甚者,少数学人明明处在望文生义断章取义甚至完全错会佛意的状态里,却自认已经登顶,已经真理在握,就拿那错会的佛意到处PK。不是想和同修交流,以拓展思路,开启佛智,而是我执当头,我慢山高,只想PK得胜,只为压人一筹,完全忘了佛陀的教诲:“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
真学人应该明白,佛法的核心要义,即关于宇宙生命实相的部分,不是人智经由理性分析逻辑推理能解的,须实证方能真正抵达。在尚未亲证前,学人应该始终保持开放求索的状态,虚心向学,努力提升,而不是得少为足,固步自封,过早地固化自己的认知,让自己始终原地踏步,无法前行。
五. 贪便宜,求捷径,不肯老实用功,只想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末法时代,有这种心态的人很多。他们大都不了解修行需要老实用功,日积月累,没有捷径可走,也不了解什么是佛指示的修行路径修证法门,只想图便宜走捷径,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甚至是,最好寿终能往生佛国净土,眼下又能贪嗔痴慢一样不少。这种情况下,各种捷径各种“易度”自然应运而生:一念超生的,一声佛号的,上师救拔的,中阴救度的……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支撑这种种捷径大法的,既有今人的论议发挥,也有古传的伪经伪论,无论冠以多大的名头,笔者只想说,真经里佛陀教示的修行从来都是五戒十善,三十七道品,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小乘戒定慧,大乘行六度。《菩萨道树经》明列了大乘修行的不同阶段,《华严经》详示了菩萨道的各个阶位,真佛子应该研读这些经典,并依之老实用功,精进实修,而不是依循凡夫撰写的“如何修证佛法”,或者各路“大神”开显的易度捷径。因为只有佛才是真正成佛的,而只有真正成佛的圣者教示的,才会是正确的,有效的。
至于中阴救度这类亡羊补牢之法,笔者只想说,真经说的是:色身灭、神识迁是种子和芽的关系,亦即,就像种子灭和芽生出是同时发生的一样,众生这边死那边生也是同时发生的。不存在色身灭后神识在外飘游,若干天后才投胎的状况(即所谓的中阴状态),所以,中阴救度并非佛说,也不可能正确。
学佛路上的不同态度其实非常反映人格。严谨、信实、品德较好的学人都比较能够老实读经,努力参悟,尽可能了解、理解佛所揭示的生命真相及其应对之道,并且“勤而行之”;轻浮、自负、性带诡诈的人很容易望文生义断章取义,自以为是胡乱演绎;而懈怠、偷懒、喜欢投机取巧的人很容易上邪师的当,容易相信一念超生、灌顶得度、当下即是即身即佛之类的鬼话。
相信鬼话不如相信常识,常识就是: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
了脱生死、逃离轮回这样的大事,只靠一个念头一声佛号就能达成?那当年佛陀岂不是白修了,佛苦口婆心说了四十九年的法也白说了?
这都是常识。但贪便宜求捷径的心态一起,常识就消失了。
各位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