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唯识,完整说是“万法依识行”。此岸的“幻有”万法在显现时均依“识”而行,即依根本识阿赖耶识(即沉淀积蓄之业力),并在前六识和第七识的配合下,而显像而演绎,故曰万法依识行。这是从微观上或具体的角度说的。说的是甚深缘起,即真如幻化出众生后,众生的业力在意识配合下,表达、执持、演绎、发挥出眼前的万象万法来。
换言之,彼岸的"真如本觉“或曰“灵觉”(《四十二章经》语)投射到此岸,化现出我们的色身及其灵识。这色身则以“灵隐识行”的状态,即“灵觉”深深隐去,只依“八识”而有规则地生成、演绎:依识而显,依识而行,依识而变,依识而长,依识而灭,总之,依识而演化出虚幻的万有万法。
(觉悟之旅,就是逐渐停止八识的幻化演绎,直至有一天,幻相尽隐,“灵觉”显露!)
两千多年前,佛陀洞悉了这一惊人实相,并将它尽可能透彻地宣示弘显。由于彼岸的真如本体难以言说,非亲证亲见不能彻解,所以尽管佛在六百卷的大般若经里对此已经反复揭示宣说,但能真正了悟、准确领会的只有少量已亲证此“离言自性”的登地菩萨,众多凡夫仍然无法真正理解三界唯心之“妙明真心”的真实含义、真实性状(这也是广泛发生的误解如来真实义的唯一原因)。但此岸的“万法唯识”,则因为揭示的是阿赖耶识在此岸的现行演绎行状,故相对来说容易言说也容易理解一些。
经云:“我说识所缘,唯识所现故……此中无有少法能见少法,然即此心的如是生时,即有如是影像显现……而诸愚夫由颠倒觉,于诸影像,不能如实知唯是知,作颠倒解。”“慈氏当知,诸识所缘唯识所现,依他起性如幻事等。”
这个世界的“万有”,貌似客观存在,其实都是众生的阿赖耶识,即沉淀积蓄的业力势能在前六识和第七识配合下的显像表达。阿赖耶识是每个有情无始以来身口意三业落谢后形成的业力(唯识学称之为“种子”)的总称。阿赖耶识在灵觉的统摄下,不管投生哪一道,都同时生起正报根身和依报器世间,包括山河大地和昆虫蚂蚁等等,也就是说,是阿赖耶识,即众生沉淀积蓄之业力势能的显像表达,在刹那刹那相续地生起整个幻有的三界,而不是外在的造物主创造了三界,或者是三界自己天然客观地屹立在那里。此即常说的“唯识所现”,离开这个显像幻化,我们面前实无一物。
那么,这个幻现是如何发生的?它有什么基本规律?
唯识学告诉我们,众生“识田”里的第八识阿赖耶识是“种子库”,里面储藏着无始以来所造之善恶业落谢后形成的种子。这些种子在因缘俱足时即生起现行,刹那刹那地生起外境万像,而前七识再根据这第八识所现行表达之外境影像,缘虑执取,以为实在(妄上加妄)。新的妄想形成,再根据这妄想幻识行动造业,业行落谢又形成新的种子存进“仓库”,这样不断地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循环往复,以致无穷。
在经由阿赖耶识生起三界时,每个有情感知到的都是自己种子生起的现行,就如一室千灯,灯灯都是光照满室,互不妨碍。每个有情虽然不能感知其他有情,但当自己的种子生起现行时,却会受到其它有情也在生起的现行的影响,所以每一刹那我们自己的种子生起现行的状况,都反映了其它有情同时生起的现行的状况,此即'所谓“共业显现”。所以同在人道的众生所现大外境即“自然界”大抵相同,而畜生道的众生所现则大不同于人道:人所见的滔滔江河,在天人看来,却是晶莹的琉璃,鬼趣众生见之,是秽浊的浓血,傍生界的鱼虾见之,是其安身立命的水晶宫。由这“一境应四心”的现象,可知所谓客观外界,都是六道众生各自沉淀蓄积之业力的显像表达,并非真的客观存在。而每个有情依自己的独特业力所显则是“別业显现”,每个别业显现时,亦能同时接受或收集其他有情显现的状况,所以有情之间能够互相产生影响。
和农作物的种子一样,阿赖耶识的种子也具有"异熟性",恰如我们耕种播下种子后,须假以时日,等待它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才能成熟,收获。有的种子成熟期短,有的种子成熟期长,其异时而熟的时间有所不同,故众生的阿赖耶识种子,在依善恶业力.现行获报时有一世因果和三世因果之差别。有的现世报即当世现行,有的来世报即来世现行,有的则三世甚至多世才现行获报。种子变现亦有重业先报、轻业后报的规律,即无论善恶,重大的业力因其力量大,会先成熟现行,获报在前。
种子的成熟与聚合亦有相应规则。当下这一刹那现行的生起,是无量因缘成熟的种子聚合齐备的结果,也是所有种子依据规则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成熟种子的聚合内容是从不重复的,因为每一刹那都有无量成熟的种子因转为现行而灭掉,每一刹那也都有现行熏成的无量新种子加入进去,所以阿赖耶识是一个永远处于吐故纳新过程中的种子流变体。当一个现行生起的前一刹那,生起现行所需要的种子已经有99%点多互相取得了“联系”,只差个别种子在下一刹那就可以“联系”上,当下一刹那到来时,这达到100%齐备的成熟了的种子并不在种子状态里聚合,而是直接生起为现行。当这个现行生起的同时,又熏习成了相应的种子,此即所谓的“三法同时”:旧种子齐备、生起现行、熏成新的种子三法都在同一刹那发生。
种子的成熟与聚合遵循因果律与和合律,即依据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规律——无论善报还是恶报,都不是简单的重复,都有其相应的放大与变异,而且是,善因感召乐果,恶因感召苦果(重点是受报时或苦或乐的强烈感受,而不仅仅是所报之或贫或富、或贱或贵的表面相状),并等待因缘和合、时空成熟才于刹那间现行显像。所以,“因”虽不能改,“缘”却可增损,因为,种子虽在,“缘缺不生“。虽然无始劫来我们可能造过各种恶业,但只要今生我们觉醒修行不再起惑造业,或者虽未觉醒但从此断恶修善,自净其意,那么前世、前前世乃至无始以来造下的恶业种子就会因为助缘的缺席而继续沉睡,无法被激活生起现行,产生恶报。这就是为什么善念善业可改运,恶念恶业会折福了。再高明的算命先生一般也不给出家人测算,原因正在于此,因为出家人前世造的因虽不能变,但此生真出家真修行就彻底改了现世的缘,所以算命先生无法根据出家人前世的因来测算他此生的果报。而世间人的“行善种福田”“不舍不得”等思想,基础也正是此唯识学所显明之因果和合律。
起心动念,言说戏论,行动造业均可在落谢后熏进识田里,形成新的种子,种子在因缘成熟、时空俱具时便会现行显像,如约而至。了解种子这一熏习、成长、现行的规律后,我们一方面应“畏因“,不造恶不种恶因,“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方面也可运用此规律,大量闻思正法深义,习诵了义经典,止观双运,定慧等持,把菩提心的种子不断种进识田里,时常观想,数数薰习,这样假以时日,照见诸法实相、抵达智慧彼岸的那一天必然会如期而至。这也是为什么慈悲的佛陀在“三学” ”六度”之外也教导众生抄经诵经,思惟佛智,而近代西方人大倡“潜能学”、“念力学”、“吸引力法则”等等,亦是有此唯识学所显明之“心法”的根据的。
总之,万法唯识,离识无境。所谓“物不自物,因心故物”,我们现前身心世界,全是阿頼耶识,即无始以来沉淀积蓄之业力势能在前六识和第七识配合下的显像表达,恰如镜中像,水中月,全是浮光幻影,前尘影像。我们若能体认此实相,不再颠倒不再执着,则离觉悟解脱不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