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皆空明佛性,一尘不染是禅心。

-1951 46.P0978 炽盛光道场念诵仪 (1卷)〖宋 遵式撰〗

大正藏 No. 1951 炽盛光道场念诵仪

宋 遵式撰

1卷

炽盛光道场念诵仪拾遗序

宋云间沙门灵鉴述

宋天竺法师慈云尊者。以行光教示灭于钱塘天竺道场。门弟子灵鉴。以所禀法师道德化乎当世。三昧行法施于后代发扬四种三昧在乎斯文。行法之盛不可以不纪。于是拾其遗编。独有炽盛光道场念诵仪未广流布。遂更采诸文补助始末。因旧五章增为七科(新添示方法并释疑)示方法乃。取于本经令。造修者有据释。疑则华梵功等道俗兼该。其间坛场仪轨。今皇朝译经三藏大卿。图纪行世此不委明。余皆沿袭旧文不忘乎本云尔。

炽盛光道场念诵仪

宋天竺寺传天台教观沙门遵式撰

夫法仪施设在乎必当为主。若言理有归何须诤论除传者不肖醍醐杀人。炽盛光大威德真言者。大圣垂愍别示神方。虽言小异持盖功深难测。专心暂诵立见有功。岂在载言。

第一设坛场供养自有三意。

初示清净处者。经文但云于清净处。不别指方隅。又云于国于家及分野处。若定须闲静离于阓闹。别求净地者。或若一家灾难起时。贫庶之士。屋但逾寻室唯方丈。四迫邻含傍远精蓝。岂亦专令别求净地。若其无者便合坐受灾耶。理而推之决不然矣。今作二意若贫者秖于所住选于胜处。便于净地安立道场(若大悲经中。用刀咒二十一遍。画地为界。或想到处为界。若灾难变缘急准此。便可持诵)。

若国王大臣及豪富者。选取上处避喧远秽。迥绝之室及先非秽染。或新立堂宇最为第一。若苾刍精舍亦选可知。当于其处作诵咒场。

二立道场法。若国王臣庶并须预空其屋。净洁扫洒香泥涂地。随看广狭而安道场。于香坛上正面安释迦像。以曼殊普贤观音等像从之。四方安护世四天王像。坛中佛前安忿怒明王像(圣捺迦忿怒金刚童子菩萨成就轨仪经上卷。金刚藏菩萨云。画菩萨法。取白[疊*毛]用牛尿洗。复用香水濯之。于闲静处。对佛前舍利塔。不应用皮胶和彩色。画笔色盏须新者。画匠澡浴著净衣受八斋戒。勿吐气以冲其像。亦不与画人论其价直。其像独身从海涌出。如吠琉璃色。身有六臂。臂膊佣停相貌充满。面有三目。其目赤色。首戴宝冠。狗牙上出口咬下唇。颦眉威怒。又于海中画一宝山。像以左足踏于宝山。山上有妙莲华。以承其足。右足在海水中立没其半膝。右第一手持金刚杵作掷势。第二手持母婆罗棒。谓棒一头如铁杵形。第三手执钺斧。左第一手把棒。第二手如拟势。作金刚拳舒头指。第三手持剑。以大蛇于身角络系。又以一切毒蛇。膊钏臂钏腰绦璎珞及耳珰系发。又以大蛇绕腰三匝。身背圆光火焰围绕。于火焰外有其云电。以相辅翼也)以设睹噜形对之(梵语设睹噜。此翻为冤。即画冤家形于忿怒明王像前也)余绕四壁。列诸星曜净居天等位。供养取意自裁。

三供养者。并悬新缯盖幡华。珍果名香饮食。种种精美竭诚尽力。若实贫乏亦随己所有尽出供养。无令隐惜诳圣欺心。

第二示方法 经云我今说过去娑罗王如来所说。炽盛光大威德陀罗尼除灾难法。若有国王及诸大臣。所居之处及诸国界。或被五星陵逼。罗睺彗孛妖星。照临所属本命宫宿。及诸星位或临帝座。于国于家及分野处陵逼之时。或退或入作诸障难者。但于清净处置立道场。念此陀罗尼一百八遍或一千遍。若一日二日三日乃至七日。依法修饰坛场至心受持读诵。一切灾难悉皆消灭不能为害。乃至云。若有苾刍苾刍尼族姓男族姓女。受持读诵此陀罗尼者。能成就八万种吉祥事。能除灭八万种不吉祥事等。据于经文具乎四义。一所消三障。二能消胜法。三明力用。四显陀罗尼。经云一切灾难悉皆消灭。一切之言包乎三障。而业障经分明。然由烦恼故有业。业必招报也。又内身外报灾难等事。是报障也。专明内心。是烦恼障也。若起决定心动发身口。必牵来报者。是业障也。若尔恶星灾星异都不关心。云何是业障。答此乃外相表业将起。是业责报之相。业障感报。故其相现前。业障外彰报对不久。若无方法何以禳之。所以第二有能消方法。若一日二日三日乃至七日。诵此陀罗尼一百八遍。表破一百八烦恼。成就百八三昧。或一千遍成就千种法门。故约三业持咒。作三德方法。以事表理但于清净处。置立道场处。清净身须沐浴。以外明内表作法身。念此陀罗尼。欲知智在说表作般若。至心受持。信力故受念力故持。拟作解脱。作法若成。必恶灭善生。故第三明于力用。夫人身本于不净。莲华本于淤泥。今近因三业规矩。远成三德妙义。身业成能禳报障。口业成能禳烦恼障。至心能禳业障。三业既消即成三德。故第四显陀罗尼。体三障既其以转理数成于三德。报障转成法身德。烦恼障转成般若德。业障转成解脱德。如此三法即陀罗尼三德妙体非空而空慧光炽盛。非寂而寂具大威德。遮九界恶持佛界善。遮持不二举一具三言三即一。苟非三德秘咒。安能成就八万种吉祥事。能除灭八万种不吉祥事耶。略示如此。委陈行相。如摩诃止观具明。

第三拣众清净 经云。若有国界不安灾难竞起。请清净众拣众为二。一旧行清净。二入道场行清净。旧即出家已来精玩律范定慧循修。遍检七支曾无一过。大集开其悔净。尚名污道。近世三学难具。四仪易颓。但取随分如法之僧。不犯重戒曾无丑露。檀越信奉亦得清净。恐拣众太精世少良导。若尘埃过甚三业彰露。及为贪供养诳说清净。南山云人前似人屏处如鬼。天龙恶见鬼魅嗤诮。如此又何能持咒却灾乎。又何能使列宿收光妖怪灭影乎。二入道场行清净者。众虽旧行净洁堪为福田。至入道场更加严肃。先须洗染新净衣服料理威仪。令去就安庠生人善敬。每日沐浴饮食洗漱。勿得语笑为施主调谑。瞻望堂室道场未满。预筹信施喜恚多少。非时汤果无度须索。饮食粗细勿起恚爱。勿睡勿倚。謦咳弹指警喧俗舍。当可意知勿使生人讥诮。或为国王大臣。弥加至诚肃清三业。可以意知。

第四诵咒法 夫诵咒法者。历览念诵部。诸文设轨不同。今取大意略示。或礼佛前及礼后诵。皆须一上满一百八遍。据此文须厉声令声不得有间。如钻火法。若运手间断则烟燧歇灭取火不成。今亦如是。又如[虫*莆]蠦祝虫为子。声声不绝咒成方罢。今亦如是。若一上发声咒未满百八。则咒功不成。所作空过兼有障难。若水火事急起时须心念言。我咒法未断即来续之。至去须心悬不断。中间不得接人言语。来时复心念言。我已复来续满咒数。除此急外余事不得辄开。若故开者定得障难。宜专慎之。切不得行来做作手运口诵及正诵持应接人语。快须满数然后作事。兼并须界内或跪或坐。诵之辄不得离界又坛内若一日若二日至七日。不得一弹指顷阙人诵咒。唯除礼佛及饮食时。多见时僧不识触犯。任意乱为笑语不拘。出入无度饮食不节。恣餐药石果蓏及食供养三宝并鬼神斋食。坐立行住皆口诵咒不拘界内界外。眼耳不禁声色。身心不奉节度。非唯自生障道。亦令施主返得灾殃。纵未现应亦全无益。虚消信施不念地狱。哀哉苦哉。望善思之恶切之。语不在读过意在行持。近世滋彰卒难改革。有识之者寒心思之。

第五三业供养。礼请陈意自为七。一者三业供养。二者奉请三宝。三者赞叹三宝。四者作法持咒。五者礼佛。六者忏悔。七者行道。旋绕将入道场。先令一人持咒。结界护持恐有留难。结界竟然后可以作法。

第一行者修三业供养法(方法如法华中所著)

一切恭敬信礼常住三宝(一礼各想三宝性海。无能无所毕竟平等。一切众生同入此三宝海中。起已各胡跪。手执香炉端身正意。口自唱言)。

严持香华如法供养。愿此香华诸佛受用。遍满一切佛法僧前。诸天仙众日月星宫。为光明台广作佛事(运想如常)。

供养已一切恭信。

第二行者召请三宝方法(各各胡跪手执香炉。一一专想召入道场。证明持咒放大光明。照彼家国及其分野为除灾难应当目注。心存如见三宝圣众。入于道场念念不移。首者唱云)

一心奉请。总持教主释迦牟尼佛(每位三请运想如常)。

一心奉请。南无过去娑罗王佛。

一心奉请。南无过去七佛。未来弥勒。贤劫千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一心奉请。南无陀罗尼藏一切密言清净法宝。

一心奉请。南无忿怒明王金刚手菩萨摩诃萨(圣捺迦金刚童子菩萨成就轨仪经中卷。尔时金刚手菩萨告大众言。此忿怒王有无量威德大神通力。善能调伏难调伏故示诸方便。从于三昧生此菩萨。适才忆念一切鬼魅悉皆驰走。一切恶心众生皆当损坏。一切灾祸悉皆除灭。经云。此忿怒王菩萨即金刚手。是坛场主。弥加虔请必希降临)。

一心奉请。南无曼殊室利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摩诃萨。

一心奉请。南无总持王菩萨。金刚藏菩萨。及十方一切菩萨摩诃萨。

一心奉请。南无声闻缘觉一切贤圣僧。

一心奉请。南无梵释天等净居诸天。护世四镇一切天众(此位已下。惟俗众作礼比丘立)。

一心奉请。南无游空天众九执大天。二十八宿十二宫神一切圣众。

一心奉请。阎罗王界十八狱主。主善罚恶一切灵只。行病行药行灾鬼王一切圣众。

一心奉请。此所住处护伽蓝神守正法者(为施主。此位不须请)。

一心奉请。此一境邑灵坛社庙五圣王子。城隍神等一切圣众。

一心奉请。施主宅内护宅龙神。方隅禁忌坊务库店守护神众。宅中长幼宫宿元辰。除灾注福一切神众(若国若家。但看住处各有所事。随意加减周旋三请)。

上所奉请一切三宝。释迦牟尼娑罗王佛。惟愿不舍大慈大悲。领诸眷属到我所居。受我供养及诸星曜。一切灵只各承三宝威光。皆来集会。我今此处作大吉祥。诵持神咒惟愿守护。使无留难令诸有情。获福无量如是至三。此召请法但只入时用。余则削之。须当恳告希望降临。

第三赞叹三宝法(请三宝已。众名起立合掌。令施主手执香炉。跪对三宝专听陈意。须流泪恳告。必取所成求大吉祥。除灭灾障。心念三宝。微妙功德。口同宣偈。赞叹咒愿)


  如来妙色身  世间无与等

  无比不思议  是故今敬礼

  如来色无尽  智慧亦复然

  一切法常住  是故我归依

(赞叹已述建道场意回向菩提所求吉祥随意陈述)。

第四依法持咒(叹述竟。众名一礼胡跪同声称云)

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过去娑罗王佛(三称竟即作是言)。

我今当诵过去娑罗王佛所说。炽盛光大威德陀罗尼曰。

曩谟。三满哆(一)母默喃(二)阿钵罗(二合)底(丁以切下同三)贺多舍(四)娑曩喃(引五)但你也(二合引)他(六)唵(引七)佉佉(八)佉呬佉呬(九)吽吽(十)入嚩(二合下同)啰(十一)入嚩啰(十二)钵啰(二合下同)入嚩啰(十三)钵啰入嚩啰(十四)底瑟姹(二合下同十五)底瑟姹(十六)瑟致哩(三合下同十七)瑟致哩(十八)娑发(二合下同)吒(十九)娑发吒(二十)扇底迦(二十一)室哩(二合)曳(二十二)娑嚩贺(二十三)

此陀罗尼者。一切如来同共宣说。若有苾刍苾刍尼族姓男族姓女。受持读诵此陀罗尼者。能成就八万种吉祥事。能除灭八万种不吉祥事。乃至一切四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

第五礼佛方法

行者既持咒意。应一心正身威仪次第。礼诸佛法身犹如虚空。应物现形如对目前。一一皆然。行者自知身心空寂。影现法界一一佛前。悉有此身头面顶礼。令施主随礼一一起伏。齐整勿令失仪。唱云。

一心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遍法界诸佛(运想如常)。

一心顶礼。过去娑罗王佛遍法界诸佛。

一心顶礼。过去毗婆尸佛遍法界诸佛。

一心顶礼。过去尸弃佛遍法界诸佛。

一心顶礼。毗首尸佛遍法界诸佛。

一心顶礼。迦求村佛遍法界诸佛。

一心顶礼。迦那舍牟尼佛遍法界诸佛。

一心顶礼。迦叶佛遍法界诸佛。

一心顶礼。当来弥勒佛遍法界诸佛。

一心顶礼。十方三世诸佛。贤劫千佛遍法界诸佛。

一心顶礼。十方诸佛舍利形像支提宝塔。

一心顶礼。总持法藏大威德神咒。及一切尊经清净妙法。

一心顶礼。忿怒明王。金刚手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总持王菩萨。金刚菩萨藏摩诃萨。

一心顶礼。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十方一切诸大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声闻缘觉得道贤圣僧。

(跪膝手执香炉。心念云。我及众生无始常为三业六根重罪所障。不见诸佛不知出要。但顺生死不知妙理。我今虽知犹与一切众生同为一切重罪所障。今对释迦十方佛前普为众生归命忏悔。惟愿加护今障消灭)。

普为梵释四王游空天等。及一切众生。悉愿消除三障。归命忏悔。

第六忏悔方法

行者既礼佛竟。即于法座前。正身威仪烧香散华。存想三宝畟塞虚空。如对目前一心一意。普与众生行忏悔法。生重惭愧。发露无量劫来。及至此生与一切众生。三业所造一切恶业。断相续心。从于今日乃至尽未来际。终不更造一切恶业。所以者何。业性虽空果报不失。了空之人尚不作善况复作罪。若造罪不止悉是颠倒因缘。则受妄果。是故行者以知空故。生大惭愧发露忏悔(逆顺十心如常)。

至心忏悔我比丘(某甲)归命顶礼。十方一切常住三宝。释迦牟尼娑罗王佛曼殊室利。忿怒明王。金刚手菩萨摩诃萨等。愿起哀怜现前明证。我与法界一切众生。心性平等威德炽盛。具足总持。同佛所证。清净涅槃最上安乐。我无始来迷惑不了。随无明流于生死中受诸热恼。为身口意造诸恶业。十不善法五逆七遮。破佛律仪侵损常住。谤法谤人谤无因果。如是罪障无量无边。当堕阿鼻及诸地狱。畜生饿鬼恶道受身。百劫千劫永无出期。以恶业故现感灾殃。五星陵逼本命宫宿。及诸星位罗睺彗孛妖怪恶星作诸障难。或现身疾病王法所加。水火盗贼劫夺漂烧。冤家谋害诸恶横事。厌祷咒诅一切不祥。今奉本师释迦文佛教。我诵持威德神咒。如是灾难皆悉灭除。一切吉祥令得成就。惟愿世尊诸大菩萨。受我忏悔满我所求。令我熏修庄严福慧。弘通佛法开化众生。三宝光扬法灯相续。诸天星宿增长威权。风雨以时护持国界。圣君圣化臣宰忠贤。万姓四民各臻福寿。十方信施父母师僧。法界众生一切含识。三障消除同成佛道(忏悔已归命礼三宝)。

为施主当诵此文至心忏悔我在家弟子(某甲)稽首归命。十方三世三宝。本师释迦牟尼佛等。娑罗王佛。七佛世尊惟愿大慈大悲受我忏悔。我与法界一切众生。无始迷妄。随贪嗔痴造诸恶业。由恶业故。堕在三涂受诸苦报。罪毕得出偶受人身。恶习难除余业残报。及以今生更造。杀生劫盗嗜酒贪非。欺诳无道背理求财。以是因缘未来恶报。现感灾殃横罗恶事。或五星陵逼罗睺计都彗孛妖怪镇临宫宿。灾难并起种种侵陵。及宿世冤家竞相谋害。诸恶横事口舌厌祷咒诅毒药。官事所牵禁系枷锁。受诸楚痛。水火盗贼劫夺漂焚钱财舍宅一切破坏。所有眷属离间斗诤互相残害。如是等种种恶报。由心所生惭愧克责。今日严净道场。归命三宝诸佛贤圣。惟愿悉来受我忏悔。发露众罪不敢覆藏。烧香散华诵持神咒。作除障难法求大吉祥。一切恶曜灾星傍临正照冤家咒诅诸不吉祥。永得消除无使侵害。又愿十方三宝菩萨天仙威德咒王加持覆护。变灾为福皆得吉祥。富足钱财充盛眷属。所求皆得一切随心。饮食丰盈寿命长远。六亲和穆围苑滋荣。长幼同心常奉三宝。深信因果无敢为非。读诵大乘愿求净报。生生之内常住佛家。受受之身行菩萨道又愿。

皇帝圣主。仁慈广大覆育黎甿。雨顺风祥边安中静。州县官属。常受宠恩弥加清显。境邑之内百姓咸安。彗孛诸星不兴灾难。然后虚空法界六道四生。我此道场所有福业。一切回向同成佛道(忏悔发愿已。归命礼三宝)。

第七行道方法(行者当正身威仪。右绕法座安。庠徐步。称三宝名课诵经典了。音声性空亦知身心如云如影。举足下足心无所得。亦知此身影现十方。充满法界无不普现。围绕诸佛三宝称云)

南无佛 南无法 南无僧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娑罗王佛 南无过去七佛 南无十方诸佛 南无炽盛光陀罗尼 南无总持王菩萨 南无金刚手菩萨 南无曼殊室利菩萨 南无普贤菩萨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十方一切菩萨摩诃萨(三称已诵炽盛光经供养三宝然后三归依)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和南圣众。

(竟方共坐食此是初日法余时但除召请一日乃至七日昼夜准此)。

第六释疑 疑者曰。斯经作法。专以持咒为主。近孤山法师。于请观音记中。不许梵诵。故令华音不遵梵诵。有梵诵者排彼华音。疑既在心功何成就。释曰。华梵雨存适时之变。依法持诵功力弗殊。其有偏弘恐妨通论。如无梵学指教可以从华。若其专据华音不许梵诵。则二合三合之例无用空翻。荆溪云。当知西方有三合声。如翻译流类有音字俱。翻如如是我闻等诸显教能诠。若翻字不翻音如陀罗尼。或句绝处引。或有须急呼。斯皆译人。指示此方声势。故僧传十科翻译为首。智者详之无劳致。惑或日。变灾为福。报应之说出乎释典。儒宗则天命所赋。何所祈禳。解曰。尚书金縢历代所宝遇有灾变。开取其法以禳之。又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周易所谓一言善千里之外应之。一言不善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如宋景公。一言善荧惑三徙。布在方册明如日星。有见作法持咒即引。仲尼云吾祷久矣。且仲尼圣人也。圣人无过言岂虚哉。仲尼之徒皆其弟子。同乎圣人无过。岂免滥圣之非且子夏丧明乃云。天乎予之无罪。友人谓曰。子居河上。人疑汝如夫子。而罪一也。亲奉圣师尚或惑之。狥名之徒坚守偏见。虽曰排释实是破儒。或云。此法专为国主大臣。一切庶民及诸眷属。除灾难法得大吉祥。出家之人视身如寄。小乘乃无常苦空念念生灭。大乘则心安实相造境即中。何灾可消何福可禳。今谓不然。经云。若有苾刍苾刍尼。族姓男族性女。受持读诵此陀罗尼者。能成就八万种吉祥事。能除灭八万种不吉祥事。据乎经文何隔道俗。圣人以秘密语诠微妙法。非凡所知。况三乘行人引道修行。或遇梵命及诸灾难障乎。道法不得熏修。讵有守愚弗遵胜法。世有苟名之徒。挟邪拒正。如经所谓。口虽说空行在有中。见有变灾为福之言。又弗细寻经旨便云俗事岂非偏执。且生善灭恶诸经率同。何非此而是彼乎。如金光明中恶星灾异令当听是经请观音经生身。十地未免虎狼师子等难。当须称名持咒。在圣尚然居凡奚舍。纵是内有实德。必须外假熏修。障道因缘以之寂灭。是故经云功德无比良在兹焉。

第七诫劝檀越夫修福慧之门。置于菩提之道。实难实易。得之即易失之即难。如善钻摇醍醐可获。其不善者浆犹难得。此亦如是。善用心者。一华一香功等虚空。一偈一句累灭道成。其不善者。人天近果尚失。何况菩萨胜因。夫沙门者。名世间眼。世间盲瞑即须导之。不然则非沙门。如来遗嘱令无悭吝法财施人。既奉圣言故斯诫劝。近见檀越之家。深有信向请僧归舍。设食读经望其福慧。势力损财无善仪则。敬慢不分是非宁别。或倚恃豪富。或放纵矜高。反言衣食庇荫门僧。请唤道场便言恩幸趋瞻失节朗责明诃。铺设法筵稳便驱。使门僧无识恐失依栖。苦事先为免劳施主纵有法则岂敢辄言。檀越不询门僧不说。讹谬之迹自此滋彰。不扫厅堂便张法席。未断荤秽辄请圣贤。至于迎像延尊。殊不避座旋踵致敬。儒典所谓过尊之位必趋况其三宝。荆溪大师云。凡建道场。应先严净然后请像。世人口云求道灭障。置道场时。令愚童慢竖猥服裸形。云将像来取像去。以此观之可悲之甚。又云。虽置道场傲慢尊像。反招罪累灭障良难。又经云。佛灭后供养像者。与在世无别。云何世人视同土木迎之大慢礼时薄敬。而怪无福报者可弗暂思。又石壁大师云。断奠斋筵不如礼席。诚哉此言谁肯暂听。徒丧财力实无福报。故使世间。贫穷者多富足者少。由此而然。今观檀越。常亲有识请问佛法。甚深福慧云何修行。下气低心屈膝接足敬奉为师。凡设法筵先往取则。严洒厅观斋洁身心。名香异华珍果美食预备支储。请迎勤重承按众僧。虔想十方三宝众圣。来入我家惭悚惊惶。如仆奉大家。如婆罗门事火。遵依法式不得师心。勿惮勤劳事事供给。皆可意裁。此事千条不可尽说。今略示五事粗可行持。第一欲陈法会。家中长幼尽须同心。去其酒肉五辛等物。施主每日随僧礼佛陈吐忏悔。第二当斋僧次躬须给侍。不得坐于僧上。称是主人放纵谈笑。第三佛前供养须倍于僧。凡圣等心事事精细。第四尽其所惜施佛及僧。勿得隐细用粗。世世招失意果报第五道场缓急不得使僧。此是福田翻为僮仆岂得然乎。我今此说智者知之。有愚者为檀越之家。嫌难遵奉。门僧无识见有拣众之言。恐为所鄙不能尽行。吾知此文将被烧灭。愿

十方三宝。及有识者用力护持。

Copyright 佛经在线.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