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就有少数小乘学人因无法理解佛陀深智,又以大乘经典广泛传播的时间较小乘经典四阿含晚,便误以为大乘非佛说;另外,亦有专研宗教的学者因不能理解大乘佛法核心要义,更依世俗考据学原则主观推测大乘经典或非佛说,是佛的弟子们逐渐编撰完善的(此见肇始于日本,而从台湾往赴日本游学的某些法师对此无条件拜服,且回台后大肆宣扬,终于影响了部分海内外研究者)。这类看法对于只是一般了解佛教并未深入修学的群体,以及开始修学但尚未深入经藏的学人往往造成困扰。
根据通行的佛教史介绍,随着北传佛教的传播,大乘佛经大约于佛灭度后五百年广传于世,但是,方等经(即大乘经典,亦称方广经)形成文字的时期与小乘经典是一样的,只是广为传播的时间较四阿含晚。
这在阿含经里有明证。
《增壹阿含经》卷一〈序品〉云:
“于大众中集此法,实时阿难升乎座,弥勒称善快哉说,诸法义合宜配之,更有诸法宜分部,世尊所说各各异,菩萨发意趣大乘,如来说此种种别,人尊说六度无极,布施持戒忍精进,禅智慧力如月初…….如是阿含增一法,三乘教化无差别,佛经微妙极甚深,能除结使如流河,然此增一最在上,能净三眼除三垢,其有专心持增一,便为总持如来藏,正使今身不尽结,后生便得高才智……契经一藏律二藏,阿毘昙经为三藏,方等大乘义玄邃,及诸契经为杂藏,安处佛语终不异,因缘本末皆随顺,弥勒诸天皆称善,释迦文经得久存,弥勒寻起手执华,欢喜持用散阿难,此经真实如来说,使阿难寻道果成……”,说明佛示现灭度后,除了由迦叶尊者即选众中四十罗汉,从阿难受得四阿含外;弥勒菩萨亦聚集菩萨、天、人等,由阿难讽诵方广等大乘诸经而集结,并劝勉诸菩萨广演流布,使天、人奉行。
而在《长阿含经》和《增一阿含经》里多处说到十二部经,都包含了大乘的方广经。
如《长阿含经单本大集法门经》卷一云:
“ 当知佛所宣说,谓:契经、祇夜、记别、伽陀、本事、本生、缘起、方广、希法,如是等法,佛悲愍心,广为众生。如理宣说而令众生。如说修习。行诸梵行。利益安乐天人世间”。
《增壹阿含经》卷二十一〈苦乐品〉亦说:
“彼云何名为法辩?十二部经如来所说,所谓契经.祇夜(应颂).本末.偈.因缘.授决.已说.造颂.生经.方等.合集.未曾有。及诸有为法.无为法。有漏法.无漏法。诸法之实不可沮坏。所可总持者。是谓名为法辩”。
四阿含经里类似的记载很不少,奇怪专研佛教的学者于此确凿的事实却视而不见,反而断言大乘非佛说,是后人逐渐编撰完善的。
相较于小乘经典,大乘佛经结构更严谨,论述更精辟,气势更宏大,内涵极深邃(这是重点!),非实修证入难以彻解,故一些无法理解诸法实相的声闻人往往以“大乘非佛说”来为自己辩解。而事实上,小乘经典是佛为无法理解全部实相,即,不但人无我,法也无我,众生及其所处世界均是幻象,真正的存有无相无为无二无别,对无法理解这一究竟实相的弟子,佛就广说苦、空、无常、无我,教导他们从认识因果、轮回、苦、空、无常等开始,发心修行,以期逐步趣入佛智,证得无我,获得解脱;而大乘经典是为慧根锐利、资粮深厚、发心广大者说的,是为能理解无上甚深法义,能实修实证契入佛智、也愿自觉觉他、自利利他者说的(包括已经成就但愿回小向大的小乘圣者及“具正见善男子“),说的是宇宙生命的全部实相,且大乘经典有一部分是佛在天界所说。据佛教示,小乘行者从初果到四果须七世往来,正好五百年左右,此时已成就的小乘圣者已是“愿满大阿罗汉”(《大般若经》547卷语),能够回小向大,行菩萨道,而当年其他根器的佛弟子此时大乘慧根也日趋成熟,故都开始心向大乘,大乘佛法开始盛行于世也就是必然的了。
(这一点当然只是笔者的推测。或许这一推测能解释大乘佛经广为传播的时间为何较四阿含经晚五百年 。)
这是从时间线上说的,至于研究宗教的学者依世俗考据学原则来推测大乘经典的作者则更立不住。因为佛是修出大神力的,佛的高足尤其八地以上菩萨,以及天龙八部护法等的超能力,是世间局限多多的肉身俗人无法理解无法想象的。比如弥勒菩萨在佛涅槃后由兜率内院下来主持经典集结,相信佛菩萨神力的人自然能理解,只了解肉身局限的专家必然会大大地打个问号——这两者之间没有可讨论可辩明的基点,只能是各说各话,见仁见智。
而我们这里要说的是,从内容上法义上看,大乘佛经到底是不是释迦文佛所说?大乘智慧是本就圆满还是逐渐发展完善的?
要回答这两个问题,首先必须知道大乘经典到底揭示阐述了什么?它所传达的根本智和后得智是什么?
人们一般都知道也能理解佛法里的因果报应、六道轮回、缘起性空甚至全息律等等,这些既是大小乘所共有也是人智可以理解的,人智无法理解,须福慧双修、能所双亡、由定发慧、真如现前才能真正抵达的是大乘佛法的根本智,即宇宙生命实相。这实相极其惊人,完全颠覆了人们的常识,既无法以人智思议,又不可由语言完全传达,须实证才能真正洞穿,彻底明白。这个惊人的实相,就是所有大乘经典或详或略、或纵或横、或隐或显都在反复阐述揭示的第一义。
大乘经典是如何宣示这第一义的呢?我们约略重温一下:
“世尊。何等为法界。
   佛告胜天王言。大王。即是如实。
   世尊。云何如实。
   大王。即不变异。
   世尊。云何不异。
   大王。所谓如如。
   世尊。云何如如。
大王。此可智知非言能说。何以故。过诸文字离语境界口境界故。无诸戏论无此无彼。离相无相远离思量。过觉观境无想无相。过二境界过诸凡夫。离凡境界过诸魔事。能离障惑非识所知。住无处所寂静圣智。后无分别智慧境界。无我我所求不可得。无取无舍无染无秽清净离垢。最胜第一性常不变” ——《胜天王般若波罗密经》。
“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希有! ……舍利弗,是法无想离诸想,无念离诸念,无取无舍,无戏论无恼热,非此岸非彼岸非陆地,非痴非明,以无量智乃可得解,非以思量 所能得知。无行无相无有恼热,无念过诸念,无心过诸心,无向无背,无缚无解,无妄无妄法,无痴无痴法无有痴网,无名无言,无说无不说,无尽无不尽,无行无行相,无道无道果,无离过诸离,无思惟无杂糅……非实非虚妄,非常非无常,非明非不明,非闇非照不在心”——《佛藏经》
“一切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是等事如来觉证。又善男子。诸法性相一味解脱。如是等事如来觉证。善男子。如是解脱一味法性。是名遍照光明之藏……又有一法如来觉证。何等一法。所谓诸法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来不去。不取不舍非因非缘。如是等法如来觉证。”——《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
“ 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所证真如、不虚妄性、不变异性,极为甚深,难见难觉。一切如来、应、正等觉,皆用真如显示分别诸佛无上正等菩提。”——《大般若经》卷第五百四十七。
几乎所有的大乘经典都在阐述这个惊人的生命实相,但是几乎所有的佛门学子在未实证前都无法真正洞悉、彻底理解这个惊人实相。而且非常悖论的是,越是聪明,或者越自以为利根的人,往往就越容易望文生义,十分自负地用人智去揣测、去认领、去想当然,而忘了这个“甚深最甚深,难通达最难通达”的法义是“不可思议,难以言传”的。
他们往往错把谜面当谜底,不闻如来话外音,只会望文生义,只是依文解义,肤浅地抓几个无无无、不不不、非非非的名相,就兴高采烈地宣称一切无所有,万法毕竟空,空亦空掉,即是彻悟即是圆觉……没有智,没有得,不用修,不用证,不用守戒不用说法,一切照旧,皆大欢喜,大家继续贪嗔痴,继续假恶丑就是了,因为“一切法皆是佛法”!因为“生活即修行,烦恼即菩提”!——少数敢破戒、乱作恶的僧人就是这样“聪明”地认领了空性的。顶多就是贪嗔痴的时候不执着,老病死的时候知空幻,无所依,无所着,无所畏,无所惧,无无无,无一切……这,就是高明,就是究竟,就是彻底理解了第一义。
显然,这是天大的误读!
然而然而,因为第一义所揭示的惊人实相只有行者亲证才能真正抵达,而古往今来,实证者寥若晨星,所以误读曲解就毫无悬念地登堂入室,成为主流。
更荒谬的是,由于从来都在防范未证言证,人性的弱点也造成抨击“证悟者”是常态(即使是真证),而真证道者亲历实相、洞穿幻相后本就于幻界的一切兴致索然,自动无感,所以大都也就不露面,不出声,不声不响隐身一隅,专注修真了(所谓真人不露相是也。因为露了也没用,徒招攻击而已)。
只有极少数依佛教示正行菩萨道的真佛子,能顶着压力做一些勘误去谬、拨乱反正的工作。但他们虽已证道,已入圣流,但在世俗层面往往人微言轻,影响显然非常有限。
所以误读曲解就仍然是主流,仍然天天头头是道地激情上演着。
那么,伟大的、具一切种智的人天导师释迦牟尼揭示的第一义,也就是诸法实相,到底是什么呢?
无相、无生、无别的真如,投影、幻化出具象、各别、生生灭灭的众生。
众生皆具身、识、如(真如,《四十二章经》直接译作灵觉),却以“灵隐识行”的方式(所以杭州那所著名的寺庙叫灵隐寺),依业力 (阿赖耶识) 并在前六识和第七识的配合下,解读、执持、演绎、发挥出山河大地,花鸟虫鱼,刀光剑影,卿卿我我……
此岸(分离的个体及其所在),万象万有声形并茂,活色生香,起起落落, 生生灭灭,周而复始……
彼岸(万千同体的一真法界),无色身,无八识 ,无作为,无差别,无万相,无万法,只是一切即一、如如不动……
它当然只有一,没有二;只有平等,没有分别;只是广大如虚空,寥寂如旷野;无声无嗅,无动无摇,无起无作,无生无灭,无修无证,无智无得……
所以它叫一真法界,所以佛的真身叫作法身,所以诸佛众生共一法身。
马上会有人“依语不依义”地辩称,没有此岸彼岸,没有对待分别。是的,真的是没有此岸彼岸之分,但你必须证入实相、抵达彼岸才会确知没有此岸彼岸。因为,那个此岸只是幻相,幻相破了,当然没有对待分别,没有此岸彼岸了。而你如果还在幻相里误以为真,执取沉溺,对你来说,就有此岸彼岸——就像你不能口称没有地球就能揪着头发离开地球一样,你不能只是因为声称没有此岸彼岸就真的永离永超此岸了,你必须亲证真如才能真正破幻,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此身灭后抵达无生无灭的涅槃法界。
同样千真万确的事实是,经由长期的福慧双修六度万行,由定发慧亲证真如,行者能够冲破幻网,超越升华——此即“如是解脱一味法性。是名遍照光明之藏”之谓也。
而一旦真如现前,人将明白,真正存有唯真如。万法乃是幻相,三界无非幻境,三界万法所依之众生心识,亦是妄心幻识,既非真有,亦非实际——梦醒之日,便是妄心幻识破碎消散之时……
只有那个曾经深深隐去、如今一灵炯炯的真如是本觉,是实际,是真正的“上帝”……
因为是它,或直接或间接地缘生出幻梦似的万有。
换句话说,真正的存有是无相的。无相的无法描述,多数人既无法真解,也无力接受;有相的就在眼前,却是虚幻不实,但人人趋之若鹜,认假作真。
这个惊人实相、这个根本智,谁能真知?谁能彻解?谁已抵达?——唯有佛与证入实相的六地以上菩萨(依《无量义经》示)。
没有真正证道的凡夫,无论是准天才,天才,还是天纵英才,巨才,都不可能真正了知,更不可能揭示阐述这个惊人实相。他甚至做梦都想不到,还有这样一个惊人实相隐匿在喧嚣世界背后,这背后的惊人实相是如此不可思议难以描述。
所以,可以断言,凡是真经,凡是揭示了真正的根本智、真正的诸法实相的经典,一定是佛说,不可能非佛说。
或许有人会说,证得实相的菩萨也有可能说呀,不一定都是佛说吧。
事实是,证到实相的菩萨如果要发声,只会以论的形式出现,绝不会把自己当作佛,让自己功德尚未圆满的音声与佛比肩。
通俗点说,他们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知道自己与佛的距离至少还有一大阿僧祗劫。同时,他们既早已德行高洁(否则就不可能证悟了),又了无俗愿,怎么可能行此污行,冒名顶替创作伪经?他们肯定连想都不会如是想。
这是从根本智、从第一义的角度说的。再看后得智。
后得智是菩萨行者证入实相后,继续往上修行“方、愿、力、智”和“等觉、妙觉”阶位时,逐渐增强、逐步圆满的,它是关于现象界四维上下、十方佛土、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和一切形态一切法则一切规律的智慧。这种智慧往往是在菩萨行者修出意生身后才有可能大量获得。因为意生身无相,完全摆脱了肉身的局限,遨游四维八方无有限碍,能见肉身所不能见,能听肉身所不能听,能感肉身所不能感,对于一切有形无形、有情无情均能体认入微,明察秋毫,所以得以获悉各种信息、规律、知识。随着菩萨道实践的步步展开,修行阶位的地地增上,菩萨后得智的获得将越来越丰富,越来越饱满,直至最后功德圆满,成就佛果,获得一切种智或称一切智智。
在大乘经典里,对于现象界规律的揭示,如因果律、循环律、全息律和唯识律等,都属于后得智范围(虽然这些规律世人现在多已耳熟能详,但若非后得智具足的佛陀开示,众生肉眼是根本看不见的);而菩萨道的一整套严谨完备的修行次第、证道阶位、修行内容等,也是功德圆满后得智具足的佛陀,或已成佛但现菩萨身的大菩萨,如文殊菩萨,才有可能精准归纳完满展示的。
而对十方佛国刹土的描绘彰显,更是非五眼具足、后得智圆满的诸佛所不能为。
同前所述道理,菩萨即使从八地以后就开始获得越来越多的后得智,他要发声弘扬佛法时,一定是或者现身佛陀说法的道场请转法轮,辅助佛陀(包括在佛加持下代佛说法),如我们在经典里常常读到的那样;或者现身后世造论译经,引导信众正解佛智,而绝不可能假佛之名,造作非佛说的所谓“佛经”。
总之,揭示阐述宇宙生命实相、介绍十方世界时空性状的大乘经典,只有具足根本智和后得智、功德圆满的正遍知、明行足、天人师佛陀方可说出,一切凡夫无此深智无此实力,一切菩萨虽有正等觉智但尚未圆满,也绝不可能僭越妄为。
也许有人会说,凡夫无智慧无实力造经,菩萨不会假佛之名作经,那有没有邪门歪道魔子魔孙假佛之名作伪呢?
当然有,但它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本文要说的是真经非佛不能说。关于伪经,我们将撰文另外讨论。
总之,大乘经典卷帙浩繁,博大精深,仅就阅读而言,多数学人终其一生都难以穷尽,何况完全彻解通达?——多数学人穷尽一生难以读完的经藏,怎么可能是人力所为,人智所作?更不用说其深邃的内涵,精辟的论述,严谨的结构,和气象万千,浩瀚如海,宏大瑰丽,高山流水的风格,若非具一切智知一切事、摄十方佛国、察往来时空,且辩才无碍妙语连珠的佛陀所说怎么可能?须知所有的佛经都是佛为弟子信众现场说法而后记录流通于世的,只有佛能那样出口成章,妙喻连连,智慧如泉涌出,气势直贯长虹,且四十九年说法主旨一致,义理一致,风格一致( 这也是熟悉大乘经典的学人能够看破伪经的原因之一),试问哪个凡夫、哪个在学的学人有此天纵神才?而在浩瀚如海的文本中(仅就真经而言)其主旨、风格、义理始终一致的事实面前,那些错认大乘真经是后世弟子逐步编撰完成的学者之论大可休矣。
事实上,如此巨量,如此深邃,如此广博,如此瑰丽,如此气象万千的佛经能够在各个法会上如泉涌出,本身就彰显了佛陀的伟大神力,而阿难尊者能以如此超级记忆力完好记载使之流通于世,则证实了人力所不及的佛力加持奇迹,被箍在色身里,束缚多多、能力有限、很多时候小肚鸡肠的人类,就不要以局促狭小的人类之心去揣度宽广浩荡的神佛之腹了吧。
最后,让我们以《放光般若波罗蜜经》中关于佛和菩萨神力的描述作为结束,并顶礼赞叹伟大的佛陀伟大的诸菩萨摩诃萨🙏🙏🙏
“能动天地变身无数更合为一。彻视无碍 石壁皆过。譬如鸟飞 无所触碍。能履水蹈虚 身出水火 手扪摸日月 身至梵天……耳所彻听 为过诸天人耳……能知他人心中所念。知有淫怒痴者无淫怒痴者。知有爱欲意无爱欲意者。知有有者知无无者。知有乱意无乱意者。有高者有下者……识一意至百意。从一日至百日 一月至百月 一岁至百岁 一劫至百劫。无数百劫 无数千劫 无数亿百千那术。尽自识知。名姓种族所作所习 寿命长短。所受苦乐 死此生彼 从彼生此。”
“ 佛十种力四无所畏。行四等心 十八不共 大慈大悲……眼所见诸法一切众事。无事不见无声不闻无物不护无法不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