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拈花,迦叶微笑,这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可是应该承认,多数人对此都是只知其名不知其义,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也难怪,佛祖和迦叶无言中交流的是一个关于宇宙生命的天大奧秘。这奥秘无法完全用文字描述,用语言传递,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开口便错,动念即乖”——修行前辈这么说并非故弄玄虚,更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的的确确,这奥秘须亲见亲证才能真正获悉,完全了悟。所有试图通过语言揭示、阐述、传递此奥秘的努力,都似乎注定只会是伟大而美丽的努力。或者换句话说,这努力的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接受者的根基与实践。这是因为,首先语言无法完全准确贴切地描述它,指称它,其次这描述、指称即使尽可能地贴近贴切了,到了接受者那里,由于接受者未曾亲历,毫无体会,只能开动人智运用常识思索推敲,想象类比,结果往往是动念即乖,离题万里。这就是为什么经论里常说不可思议不可思议,而高僧大德们则常常慨叹人智无法揣摩佛智了。
然而,证道觉悟的佛陀悲悯深陷幻境罗网的众生,为救拔不明就里、认假作真的人类,佛必须也必然是“不可说而強说之”,所以才有了四十九年间佛陀的游历人间广转法轮,才有了《四阿含经》《四十二章经》《心经》《金刚经》《八大人觉经》《胜䯹经》《金光明经》《大方等如来藏经》《无量义经》《佛语经》《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和六百卷的《大般若经》等等开启佛智的著名经典。也因为是“不可说而強说之”,“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且实相无相无为无二无言,所以佛陀又明确宣示:“说法者无法可说”。
这无法完全用语言描述的究竟是什么?或者更准确说,这无法完全用语言传递的究竟是什么?因为事实上佛陀已经尽可能清皙地将它揭示给我们了,只是在我们未亲证亲见之前,我们无力理解,无法真正领会。恰如幼年时长辈指月给我们看,我们的视线无法达至月端,我们看不见明月只看见手指,就以为长辈的手指即是明月。就象经论里说“三界唯心”,多数人都自然地望文生义,把那“心”理解成我们肉身里的心,或曰思想、感情、意识、意念之类,而不知佛其实指的是那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上不在下也不在中间的“妙明真心”、“本觉真如”,并非我们肉身里的那个起心动念的“心”。而何为“妙明真心”、“本觉真如”?在你尚未亲历亲证之前,无论你智商多高,见识多广,无论你是天才还是准天才,你都想象不出揣测不来它的真容。只有当你累世修行,不倦努力,有一天因缘成熟,石破天惊,灵光乍现,真相顿显,你才会如梦初醒,恍然大悟,明白佛祖所宣何义,佛经所述何指了。
常常有人发问: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静坐,七天后目睹启明星悟道,他悟到的是什么?
我们只知佛陀悟道后感叹:“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如来智慧德相、真常自性、本觉真如、一真法界、本来面目、如来藏、佛性、灵觉、法身、实际……经论里的这些名词,指称的都是同一个“事物”。这“事物”事关宇宙真相、生命奥秘,非亲历亲证,无法真解。这也是为何聪明机巧如武则天者,也要感叹“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逢,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了!
伟大的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证到的正是如来智慧德相,或曰妙明真心,本觉真如。
“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所证真如、不虚妄性、不变异性, 极为甚深,难见难觉。一切如来、应、正等觉,皆用真如显示分别诸佛无上正等菩提。”——《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四十七。
“法同等如如(真如), 其生性即如 。法若是真实, 非如不可得……一切非如法 ,等住于如中。 觉了是如已, 无过无功德 。”——《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
“观天地,念非常。观世界,念非常。观灵觉,即菩提。”——《四十二章经》。
“法界不生不灭,其法界无染无净,其法界无浊无乱,其法界中无可灭者,亦无生者。”“如幻化人所作处,是世间处……世间者但有名字,无实物可见,说名世间行……如是一相所谓无相。”——《入法界体性经》。
“如来藏者离有为相。如来藏常住不变。是故如来藏。是依是持是建立”。 “如来藏者。是法界藏。法身藏。出世间上上藏。自性清净藏。此性清净。”——《胜鬘经》
“一切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是等事如来觉证……所谓诸法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来不去。不取不舍非因非缘。如是等法如来觉证。”——《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金刚经》
以上诸经从不同侧面揭示的正是这如来藏,这真如法身的真容。
可惜世人于此重大宣示,因为不“会”,往往轻率地曲解、误解。最常见的是作顽空解,以为既然诸相非相,诸法空相,那便是一切皆空,万般皆无。殊不知“诸相非相”的真正意思是:诸相非实相,实相是如来!——敬请注意,此处的“如来”指的是如来藏,即能够或直接或间接幻化投射出众生及其所执持的万物万象的本觉真如、妙明元心,并非指如來佛。
同样的,世人皆晓诸法空相,并非“实有五色”,却不知幻境虽幻,幻境之上则有非幻的“清净摩尼宝珠”——概因有那“清净摩尼宝珠”,才能“映于五色,随方显现”,所谓幻境才得以建立,呈现。
“如来藏者离有为相。如来藏常住不变。是故如来藏。是依是持是建立”。重温这段经文是想提醒读者诸君,佛陀在此已经表述得相当清楚了: “如来藏常住不变“,如来藏“是依是持是建立”——众生色身及其所见所感,均是那如如不动、不生不灭的如来藏直接、间接投射幻化的。
梁武帝时代开悟的傅大士写有一偈,或许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何为“真如”,何为“本来面目”:
“有物先天地,无形且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这个先天地而存在的“物”,是无形无相,无声无嗅,清静无为,如如不动的;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自在永在的;是既分别寓于每个个体又万千同体、一切即一的。它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不须时间,不占空间。你可以称它是心,宇宙之心众生之灵,如佛家“三界唯心”;称它是道,如道家“太初有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称它是上帝的意志,如基督教:“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总之它是有形世间的本源,天地万象的肇始,我们这个有声有色、貌似真实的世界,原来只是它的一种幻现,一份投影。
换句话说,那个无相的“真如”是本质,我们这个有相的世界是现象;那个无形的“本觉”是绝对存在,我们这个有形的肉身是”相对存在”。
据《奥义书》记载,印度的先贤早在公元前十世纪左右就有发现,如《歌者奥义》就曾这样咏叹:
“唯此原人,是诸一切:既属过去,亦为未来;
唯此原人,不死之主,享受牺牲,升华物外”
“如拇指般大小的神我(注意,此神我的“神”是神识的神,元神的神,并非造物主意义上的神),像是无烟的火,他是我们过去和未来的主宰,他是我们今天的主宰,也是我们明天的主宰。”
“见到此者不见死,不见疾病与痛苦,见到此者见一切,于一切中得一切”。
“悟知神明已(此神明的“神”同上述),粉碎众桎梏;由灭除烦恼,断绝生与死。”
“彼实难得见,隐藏不显现,坐在秘密地,住于深远处。藉修内瑜伽,智者悟知彼,亲见此神明,舍离苦与忧。”
显然,古印度的先贤曾经藉由內瑜伽(禅定)洞悉了人类的本源,生命的奥秘。他们把这个本源描述为”原人”,” 神我”。“见到原人不畏死,见到原人无痛苦”,他们深知制心一处、修行证道能够获得人生大解脱,所以当时上层社会的有志青年,十八岁后都乐于离开喧闹的俗世,出家去森林苦修,希望藉由内瑜伽或苦行,能亲见”原人””神我”,获得人生的大解脱大自在。
这个古印度先贤发现的“原人”“神我”,就是那寓于每个生命又万千同体、一切即一的“真如”,“本际”。当制心一处,静极生觉,一灵炯炯 赫然显现时,你就会明白它才是本源,它才是真有,而我们这个肉身,我们这个欣欣向荣、貌似真实的有相世界,原来只是它或直接或间接的幻现投影而已!
如果这还无法使你理解晓悟,那我们来看看现代物理学的惊人发现吧。
欧洲科学家发现:宇宙只是一个幻相,世界是意识的投影。
▲物理实验表明:宇宙只是一个幻相,一张巨大而细节丰富的全息摄影相片。
▲整个宇宙基本上是意识的投影,一个全像式的幻相。
▲一个事物都沟通贯穿着一切事物,一切事物都交互贯穿于一个事物(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现实的一切都可视为一种隐喻,因为连最偶然的事件都隐藏着因果的平衡和必然。
这惊人的发现是由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CNRS)研究主任AlainAspect(阿兰•阿斯拜克特)所领导的一个对次原子粒子的研究结果引起的。该研究显示,次原子粒子存在本不可能的超光速联系现象!
这就是著名的“量子纠缠”。它之所以著名是因为两个次原子粒子之间的“互通款曲”超越了光速,但是,超越光速显然是不可能的!
科学家们终于发现,这超越光速的量子纠缠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量子纠缠!它背后的实相在你得悉后,相信会让你目瞪口呆。这就象你想象一个水箱,里面有一条鱼,也想象你无法直接看到这个水箱,你对它的了解来自于两台电视摄影机:一台位于水箱的正前方,另一台位于水箱的右侧方。当你看着两台电视监视器时,你可能会认为在两个萤光屏幕上的鱼是两个各自独立的个体。毕竟,由于两台摄影机分处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角度,所摄到的影像也会稍有不同。但是当你继续注视电视监视器里的这两条鱼时,你会觉察到两者之间有特定的关系:当一条鱼转身时,另一条也同时做出方向不同但动作一致的转身;当一条面对前方时,另一条总是面对侧方。如果你没有了解整个情况,你可能会得出结论,认为这两条总是协同动作的鱼一定是在心电感应,互通款曲,但是,正如你已经知道的,这并非事实,事实是两条鱼的本源是同一条鱼!两条鱼的分离或曰差异只是一个幻相,是因不同的拍摄角度且投影到不同的显示器而造成的!
换言之,科学家终于发现,这量子纠缠的本质并非两个量子之间的信息传递纠缠,而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角度投影所展示的关联表现而已!
全息摄影结构的发现进一步证实,我们所谓的客观现实并不存在,尽管宇宙看起来具体而坚实,但其实宇宙只是一个幻相,一张巨大而细节丰富的全息摄影相片。所谓全息摄影相片,意即当你从这张相片剪取一小部分出来,你得到的并不是这相片的一小部分影像,而仍然是那相片的全部影像全部信息。其中的原理就如你透过一面大窗户往外看到的景象与你透过这窗户的一小部分往外看到的景象是完全相同的一样。换句话说,当你透过一小部分却能看到整体时,意味着你所看到的是一种投影,一个幻现……
从事相关研究的科学家在持续的探寻研讨后终于认识到:“这个貌似坚固的世界只是一种次要现实,真正“存在”的是一团全像摄影式的波动(这波动其实就是俗称的灵性或中国道家所指称的“道”),正如东方宗教的教义,物质世界是一种maya(玛雅:魔幻),一种幻相。虽然我们也许以为我们是实质的生物,活在一个实质的世界中,但这也是一个幻觉。我们其实是漂浮在一个充满波动的大海中的“接收者”,我们从这个大海中抽取出来并转变成“实质世界”的波动,只是这个超级全像式幻相后面的许多波动之一!”
读到这里,你应该已经察觉,当代物理学的这一惊人发现,作为东方民族的我们从先祖辈起就有耳闻了。在佛法传播广泛的亚洲国家,民众普遍听闻过人生的梦幻实相,宇宙的镜像本质。虽然听闻不等于理解,知悉不等于戡破,但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等等论断,在佛教国家的民众这里早已是耳熟能详——佛法早就发现我们这个世间万象的镜象本质,并作了入木三分的揭示:“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丛生.无法而不造”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不仅如此,佛法还对沉迷幻相、执着妄想的人生开出了校正对治的药方:三十七道品, 五戒十善,六度万行……
(下面将有专门篇幅展开对此的介绍,这里就不重复了)。
梳理至此,我们应该向两千多年前的释迦牟尼致敬了!现代科学家们携带各式精密仪器,千辛万苦,长途跋涉,终于气喘吁吁来到半山腰时,发现佛陀和觉者们早就徒手站在山顶上了!
现在,我们巳经获悉,我们本来是无相无欲无畏无限的,我们本来是不生不灭自在永在的,我们本来是息息相关万千同体的,我们本来是不须时间不占空间的,只因我们“忘却”本源,“迷失”在本源的投影世界——这貌似真实的有相世间,我们才丢失了无限与无畏,无私与无欲。我们被形相蒙蔽,被肉身绑架,我们那清静、自由、圆满、灵动的本质被压进深处,严严实实封存起来。无限的视野被遮盖,湛然的觉知被封闭,清静的本性被消弥,我们被局限在一具具肉身里,五欲炽盛,六尘奔溢。我们以为这有相的世间便是一切,有形的身体便是自己,我们以为色身便是目的,私欲天经地义。我们仿佛被压进闷罐子车的蟑螂蚂蚁,不知天高地阔,不识蓝天白云,只知熙熙攘攘,蝇营狗苟;只知如蚊求血,如蝇逐臭。我们在“闷罐车”里与同类相恋、相防、相残、相斗,爱恨情仇,勾心斗角,繁衍生息,交织缠绕,构造了重重罗网处处迷阵,建立起种种业障多方因缘。我们在罗网迷阵里挣扎打斗,哀叹喘息,烦恼重重,苦不堪言,虽然间或也会发出些许嘻笑些许赞叹。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我们眼看时光流逝年华老去,城池转眼便是废墟,生命瞬间便成枯骨,我们明白了何为空虚,何为无谓,却始终不明白宇宙的实相,人生的真谛。直到那一天,那位叫悉达多的王子在菩提树下冲破迷雾,迎来曙光,我们的“闷罐子车”才透进来一簇清丽的蓝光——从此,突破“天花板”重见天日、冲破罗网返回本源成为可能。
是的,佛陀的伟大正在于此。佛陀亲见了两千多年后量子物理学才逐步接近的真相:这个貌似真实的世界原来只是“意识”的投影、本源的幻现!现象之外还有本质,色身之上另有“高明”!人类只要亲见这个本质这个“高明”,人类就可以摆脱现象的羁绊、色身的蒙蔽,从沉沉大梦中醒来!
佛陀的伟大更在于,他把他亲见的真理广为传播,成功地使民众得闻信服并踴跃践行,恢宏深䆳的佛法体系从此建立,迷朦颠倒的有相世间从此闪耀着一盏智慧的明灯,一簇绚丽的曙光!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虽然印度的先贤圣哲早在公元前十几世纪就发现了“原人”,“神我”,并知道“藉修内瑜伽”,智者可以“悟知彼”,并获得人生大解脱,但是在佛陀之前,这种“修行证道、探寻本质”,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只局限于上层社会知识阶级的少数有心人,广大民众并未得闻,更遑论亲身参与。直到伟大的释迦牟尼得道后广转法轮,普渡众生,佛法体系、佛教僧团逐步建立并从此蔚为大观,这宇宙真相、人生真谛才广为人知,虽然它后来更多的是以宗教信仰的形式出现,虽然真正证悟得道的行者只是少数,虽然对于它的理解、阐述、践行一直不乏歧义与争执。
然而佛陀所揭示的宇宙生命真相是如此深刻,如此究竟,他所倡导的修行解脱之道是如此明确如此完备,后世的曲解、凡人的误读当然难掩其光,难阻其道。尤其当不明就里,把桎梏当肩章、把肉麻当有趣的人类在炽盛的五欲驱驰下奔上末路,狂野病态,登峰造极,无所不为,佛法所代表的真理就更是人类生存火宅里的甘露雨,清凉剂了。
佛法绝不仅仅是宗教。
佛法绝不仅仅是哲学。
人类竟然经由佛陀到达如此高度。
人类竟然在此之后多数时间依然匍伏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