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如:
亦名如、如如、如来藏、如来智慧德相、佛性、法性、法身、法界、实际、本际、真心、自性、真常自性、妙明元心、本来面目、藏识、无垢识等,是无相无为、无别无二、无此无彼、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一切即一、一即一切的真正存有。《佛说四十二章经》直接译作灵觉。
有的佛学辞典将真如释作:真者真实之义,如者如常之义等等,是不准确的。“如”、“如如”、“真如”是名词而非介词。
请看《大般若经》的相关宣示:
“善现,若一切如来、应、正等觉真如,若一切有情真如,若一切法真如,无二、无二处,是一真如,如是真如无别异故,无坏、无尽,不可分别。善现,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依深般若波罗蜜多,证一切法真如究竟,乃得无上正等菩提,由此故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能生诸佛,是诸佛母,能示诸佛世间实相。善现,如是如来、应、正等觉依深般若波罗蜜多,能如实觉知一切法真如不虚妄性、不变异性。由如实觉真如相,故说名如来、应、正等觉。”
般若:
般若是音译,意为智慧。但此智非人智,而是佛智,是与人智正好相反的大觉智。它揭示的是生命真相宇宙奥秘,未亲证实相,或未深研真经、未累世修行慧根深厚者, 往往很难真正理解和接受。
请试着理解以下内容:
无相、无生、无别的真如,投影、幻化出具象、各别、生生灭灭的众生(客观幻化,非有心为之,恰如水中月之于天上月)。众生皆具身、识、如(灵觉),却以 “灵隐识行”的方式,依业力(阿赖耶识) 并在意识的配合下,解读、执持、演绎、发挥出山河大地, 花鸟
虫鱼,刀光剑影,卿卿我我……
此岸 (分离的个体及其所在),万物万有声形并茂,活色生香,起起落落, 生生灭灭,周而复始 ; 彼岸 (万千同体的真如法界),无色身,无意识 ,无作为,无差别,无万相 ,无万法,只有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如如不动的本觉真如。
足以惊掉世人下巴的是,这无相无别、无生无灭、一切即一的本源才是真正的存有,我们这些有相有别、生生灭灭、单打独斗的众生原来是水中月,镜中像,虚幻而不实!
反过来说,真正的存有,本觉真如,是不死的,永在的,生生死死是假象。人类若实证到这个不死且永在的本觉真如,人类就会从沉沉大梦中醒来,从此结束在幻有三界的生老病死、辗转轮回…….
这就是佛所揭示的生命奥秘,诸法实相,也是般若智的真正内涵。
“般若波罗蜜是诸佛母,能生一切佛”。因为,诸佛都是亲证真如获得般若智,才从沉溺了无数无数劫的立体大梦中醒来,并继续修行,最终圆满成佛的。
自性:
能体现事物本质的不变不改之属性。
经论里的自性一般有两个指向。有时指向此岸现象界万物万象的本质,如“万法皆无自性”;有时指称彼岸法界真有之本质,如禅宗六祖的“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能生万法。”
此岸的现象界虽然生生灭灭活色声香,其实只是彼岸真如法界的投影,如幻如化,如水中月镜中像,是假有幻有,故本质为空,无有自性。
彼岸的本源虽然无声无嗅无起无落如如不动,却是真正的存有,是投影出现象界万相的“源代码”,故是真是实,具有自性。
经论里有时也将本源直接称作“自性“、“真常自性”,如中国禅宗。
真心:
即妙明元心。
妙明元心出自《佛说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世间一切众生妙明元心。本来清净无诸垢染。圆满十方湛然寂静。犹如虚空本无尘翳寂然清净。众生眼病空华发生。华生华灭病眼所见。眼翳既消空华亦灭。清净虚空本来不动。妙明元心亦复如是。本来清净无诸垢染。”
真心、妙明元心,是真如、佛性、法性等的同义词。虽名心,却与幻身里的心意识即妄心无关。它是“本来清净无诸垢染,圆满十方湛然寂静”的,也就是说,它是众生本自具有却被深深覆藏于妄心幻识后的无垢识,且是万千同体圆满十方的。它深藏于身心之后,如金在矿,隐而不显,须经陶冶,方能显现。
须注意的是,因为有个“心”字,又受伪经误导,常有人错把妄心当真心,以为真心即是肉身里的意识心,且即心即佛,心能转物即同如来等等,这是不对的。应知:
此心非彼心,彼心汝不知。亲证彼心已,大梦方真觉。
请看佛说:
“佛告善现:于意云何?真如实际为甚深不?
善现答言:如是世尊!如是善逝!
佛告善现:于意云何?即真如是心不?
善现答言:不也世尊!不也善逝!
佛告善现:于意云何?离真如有心不?善现答言:不也世尊!不也善逝!
佛告善现:于意云何?即心是真如不?」善现答言:不也世尊!不也善逝!」”——《大般若经》
妄心:
凡夫色身里的心意识。
之所以称妄,概因凡夫都是颠倒见,认假作真,以妄为实。“众生眼病,空华发生”,以妄见妄,辗转生发,念念相续,幻境成立……
妄心是菩提的障碍。希望觉悟觉醒的学人应该尽量停止妄心幻识的生发演绎,即,尽量三轮体空行六度,坐禅入定息妄心,以期“连绵坐忘浮尘远,石破天惊真如现”。
法与法性:
大乘经论里的法、万法、一切法都是指有相世间的万物万象及其规律、规则。
比如:“法同等如如,非如不可得”;“万法皆无自性”;“一切法空”等。
而法性、法界、法身则指称无相本源,如“法性清净”;“所言佛者,或名真如,或名实际,或名法界”;“诸佛众生共一法身”等。
在特殊的个例里, 法界也被用来指称有相世间,如中国华严宗四法界的定义就包含了世间的“事法界”。但诸佛所说经典并无这种表述。
法印:
用某些标准来验证相关教说是否属于佛教正法,有如世间印信以为证明,故名法印。
小乘是三法印,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大乘是一法印,即“诸法实相”。
实相:
实相即万法真实不虚之本质。
万法形形色色,生灭不已,但其实都是幻相,是假有,其本质,即实相,是无相无为,无生无灭,无垢无净,无二无别,难以言表的。它超越一切相对,一切语言,是古今觉者经由修行(“內证法性”)所发现的宇宙生命奥秘,与凡夫眼里的真实完全相反。
须注意的是,实相无相,而非空无。
无我:
源自佛所说三法印,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诸法无我,既指万法因缘生,皆无自性,亦明众生色身五蕴假合,并无真实自性。
为何说众生五蕴假合并无自性?
就象天上一轮明月,地上千江有水千江月。众生就如地上的千江水月,貌似有无数不同的水月,或大或小,或明或暗,或圆满鲜明或影影绰绰,其实都是假月,是幻影。真正存在的,只是天上那轮明月。
如同水月是假月,众生的我相是幻相,是假我;而我相背后的妙明元心即真如,也不是纯粹个体的,而是一切即一、一即一切的,恰如万千水月的本源皆是天上那一轮明月。
换言之,在现象界这边表现为一个个分离的个体,在本源那边却是一切即一的整体。故从本质上说,并没有纯粹个体的小我(在这个意义上说无我),只有一切即一的大我(在这个意义上说“同体大悲”,“常乐我净”)。
现象界的小我是假我,法界的大我才是真我;生生死死、轮回不休的是假我;真我不生不灭,自在永在。
无明:
不知不察宇宙生命实相,认假作真,以幻为实,颠倒妄想,起惑造业,孜孜以求,即是无明。
什么是宇宙生命实相? 请参看“般若”与“实相”两词释义。
或经由实证,或信解佛说,获悉生命奥秘诸法实相,不再认假作真,孜孜以求财色名势等各式虚幻利益,而是开始借假修真,弃幻即真,就是破了无明,就是觉悟成佛的肇始。
空性:
空原是真如的异名,如《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异译是:“色不异如,如不异色,色即是如,如即是色”,但后来渐渐演化为这个词的字面意思,即:无有、虚无。
正确的释义是:空性是假有幻有的本质。就现象而言,它是虚无;就本质而言,它是真如。
证空性是亲证真如,而不是直接证虚无。虚与无是真有显现后证伪的结果。
开悟:
获悉、了知宇宙生命实相即是开悟。
有理悟和证悟两种。
理悟可由听佛说法,学习佛经,思维法义,参话头破迷情,以及觉者点拨接引等达至。证悟则须福德资粮备齐时,由定发慧亲证真如乃能达成。
证悟:
亦名证道。
证悟是亲证真如,从而获悉生命奥秘诸法实相。
恰如月在天上,影现众水,证道是“水月”亲见“天月”,获悉“水月”的幻相本质以及两者之间的投影关系。
换言之,证悟是真如突破妄心幻识的遮蔽,从藏得很深的地方出来了,也就是说,证悟是“真正的存有”显现,而不是虚空粉碎,大地平沉;空空荡荡,十方圆明之类。
真有显现,假有破局,从而显现出假有的虚幻本质,这才是实证空性的真正含义。
真如现前无明即破,因亲见生命真相了,从此不会再认假作真贪嗔痴慢。就像箍着木桶的竹条断了,木桶自然散架一样,证道后我执、法执自然破局,三毒、烦恼等被连根拔起……行者身心也会自动发生一系列变化,会从原本五欲系缚的虚幻之身中, “蜕化”升华出一个只愿自觉觉他、一心修真的新人(真人)来。
证道者也从此能够读懂所有真经,明白佛法说的原来就是此生命实相,诸佛所说千真万确!
同时,不可避免的,他也会成为世界上最孤独的人。因为,只有少数学人能够理解他所诠释的,没有人能够完全明了他的状态,他的所思所为所愿……除非同样亲证真如。
而真证道者少而又少,寥若晨星。
依《无量义经》示,亲证真如入第六地:现前地。
明心见性:
中国禅宗常用术语。意为明了妙明元心,彻见真常自性。是证道、证悟的同义词。具体请见“真心”、“自性”、“证悟”诸词释义。
常有人误认明心是明了自心,见性是见到个性,这是不对的,是望文生义想当然。
渐修与顿悟:
渐修是累世持续修行,积累福慧资粮,以期终有一天因缘成熟,证道得果。
顿悟则指因缘成熟时一朝悟道或证入实相。可以是理悟也可以是证悟。
在中国,一般认为,禅宗主张顿悟,其余各宗主张渐修。禅宗内部,又有“南顿北渐”之说。以神秀为代表的北宗侧重渐修,以惠能为代表的南宗提倡顿悟。
事实上渐修与顿悟并不矛盾。没有前世、前前世以及此生之前的渐修,就不可能有此生某一刻的顿悟或证道。
就象有人前世、前前世误信邪法,误入邪门歪道,今生即使文凭再高游历再广,也只会信邪,且越邪越信,越邪越能吸引他。正法到了他那里,基本是“油盐不进”,莫可如何。无论正法以多么条清缕析清楚无误的面貌呈现给他,他也理解不了接受不了,只有满心的排斥与抗拒,而邪法于他,则永远是“两情相悦,相见恨晚”。
总之,顿悟源自渐修,渐修孕育顿悟。无法想象没有任何佛缘或累世修行积淀的人,会突然悟入佛法深智,证得生命实相。包括辟之佛,貌似当世没有听闻佛法,是自己悟到缘生法而觉醒的,但实际上前世、前前世已有深厚的佛缘或修行。
或问:第一位佛又当如何?
第一位佛也是要有渐修基础的。他的前世、前前世一定是修行人,否则当世不可能证道觉悟。读一下《佛本生经》,了解佛在因地时累世行菩萨道的故事即可知。
涅槃:
又作泥洹,灭度,寂灭,不生,无为,安乐,解脱等。
泥洹与涅槃皆为音译。有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之分。
灭度者,灭生死之因果,渡生死之瀑流。
寂灭者,寂是无为空寂安稳之义,灭是灭生老病死之大患。
不生者,不再于三界轮转,生死苦果不再生。
无为者,无惑业因缘之造作。
安乐者,安稳欣乐,常住湛然。
解脱者,脱离生死轮回之苦海,入不生不灭之彼岸。
总之,佛法里的涅槃是证得真正的存有后破幻,从而从色身所沉溺的立体大梦中醒来,梦中的一切烦恼苦厄随之顿消,从此既无苦厄亦无贪嗔,只有安稳欣乐,只会自觉觉他。因证道者色身尚存,故称有余涅槃。
亲证真如的行者此身灭后若不受后有,不再于幻有三界生生死死,辗转轮回,进入“常乐我净”的真常法界,不生不灭自在永在,称无余涅槃。
佛之三身:
成佛后具备三身:法身,报身,化身。
法身(亦名自性身),是无相真身,即不生不灭自在永在的真如。诸佛众生共一法身,但众生未证未醒,故对此不知不觉。
报身(亦名受用身),是诸佛所修功德感报之圆满色身(金光闪闪,菩萨行者可于定中得见),常居色究竟天,为入初地以上菩萨现形说法。
化身(亦名应身),是诸佛为度化众生而权现世间的色身,如两千多年前来此娑婆传法度生的释迦牟尼佛。
真谛俗谛:
真谛即胜义谛,是关于真正存有 即无相法界的真理。
俗谛即世俗谛,是假有幻有之世间的道理、法则等。
此岸彼岸:
此岸:有相有为有轮回之幻有三界,
彼岸:无相无为无生死之真常法界,
同理,亦称生死为此岸,涅槃为彼岸。
有人误解佛经,不知当佛说无有此岸彼岸时,说的是真常法界无此无彼,因为真常法界无二无别;且须抵达彼岸法界,方知那个“此岸”原来是乌有之乡,此岸彼岸均是有相世间的假名言说,在一真法界没有任何假名言说。
换言之,佛说无有此岸彼岸,说的是彼岸无相法界的“真容”,而非此岸有相世间的概念假名——对凡夫来说,只要身在幻界(世间)就有此岸彼岸。虽然这个“此岸彼岸”本质上仍是假名言说,但只要身处有相世间就需要假名言说。
恰如修持佛法本质上仍是梦中佛事,但只要尚在梦中就需要行梦中佛事,否则,你将永远在梦中辗转轮回,沉溺受苦。
缘起性空:
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和合而成,都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这就是缘起。
因为是依他起、因缘生,故无有自性,故说性空。
比如天上一轮明月,地上千江有水千江月。
水月喻有相众生,天月喻无相真如。
水月因天月而有,这是缘起;水月是假月幻影,所以性空。
这是根本的缘起性空。
千江水月里也各有相互的缘起。比如风起时水月就影影绰绰,浪大时水月就跌宕起伏,风平浪静时水月就圆满鲜明……这,则是表象的缘起性空。
甚深缘起:
甚深缘起指向的是深邃微妙的缘生法。
数千卷般若经在在都在宣说揭示此甚深缘起:无相真如幻化出有相众生,有相众生及其所执持的世间万象皆是幻相……
世人大都只知人类是胎生,父精母血所孕育,却不知地球人的祖先来自光阴天(见《长阿含经》),而光阴天人是真如所化生。
所有的天人都是化生而非胎生。
即,真如以投影幻化的形式缘生出众生。恰如月在天上,影现众水,众生只是水中的月亮,是假月幻有。
众生不知是幻(无明),起惑造业,贪爱执取,故“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十二缘起里的各支就持续转起来了。
众生不断贪爱造业,累积的业力又在意识配合下显像表达,不断执持、招感来相关外境……万物万象就这样陆续展开,相继呈现。
无论色身还是外境,都是或直接、或间接由真如缘起的。因为是缘起,是“假月”,故本质为空。
这是真正的缘起性空——甚深缘起。
无分別法:
无分别是真如法界的属性之一,因真如法界只有一没有二,没有任何区别对待,是万千同体一切即一的。它既无须分别,也无法分别。
证无分别法等于亲证真如,是亲证实相的另一种表述。
菩萨行者观一切有相有为法空,则是行无分别法。
但是,不等于在世间行走不应分别无须分别,因为世间是有相有为法——虽然这个“相”和“为”本质上是假有,但你在假有的世间就难免假有的分别,否则过马路不分别不看红绿灯立刻会被撞飞。有人辨经词穷时往往祭出无分别法碾压对方,貌似高大上,其实只是偷换前提的诡辩。
无生法忍:
忍的意思是:认证,认知,体认。
什么是无生法?
我们色身所处的“世界”,生生灭灭,起起落落,欣欣向荣,动荡不安,是有生有灭,生灭不已的,呈现的是生灭法。但其实,所有景象均是幻相,所有事物均是幻生,并非真的生和灭——这一切,只是本觉真如或直接或间接的化现投影。
而本觉真如,那个真正存有,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它没有生,也没有灭,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它呈现的是寂静的、永在的无生法。
亲证真如,获悉真正的存有不生不灭,如如不动,生生灭灭的是假象,是幻有,就是亲证无生法,就叫得无生法忍。
经文里也叫“证无生”,“得法忍”,“得成于忍”。
证得此法,即于瞬间获悉生命奥秘,诸法实相,也就是说,行者将在证道的那一刻从沉沉大梦中醒来——真正醒来。
不二法门:
揭示只有一没有二、没有任何区别对立假名言说、能使学人直接悟入佛之深智、诸法实相的法门称作不二法门。
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門,不二法門在諸法門之上,能直見圣道。《维摩诘经》载文殊師利问维摩诘:何等是不二法門?维摩诘默然不应。文殊曰:善哉善哉!无有文字言語,是真不二法門。
一切即一的真如法界即是一真法界、不二法界。请参见“真如”、“实相”两词释义。
常乐我净:
常乐我净是真如法界(亦是如来法身)所具足之四德。又称涅盘四德。
“比丘。当知有我有常有乐有净。汝等所修一切摄受皆是颠倒。如彼不识琉璃宝珠。汝等比丘。修真实法如得宝珠。于不真实法修无常想。”——《大般泥垣经》
法界真常永在、非虚幻非断灭,曰常;法界无生死、无苦厄、无烦恼,曰乐;法界乃一切即一、一即一切的大我、真我,曰我;法界清静无为、无喧嚣对立、无纷争染污,曰净。
菩萨行者证道后若不受后有,入无余涅槃,即抵达常乐我净的真如法界。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是音译,意译为:无上正等正觉。
佛教修行以证量作为成果的验证(亦可依此检查修行有无偏误),称为证果。
声闻乘(亦称小乘)有四个果位: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
大乘的果位有菩萨十地等: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
十地之后还有等觉、妙觉两个阶位。
只有修行菩萨道才有可能获得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不仅指没有修行偏误而获得“正觉”,而且指最高的觉悟,最透彻的证知。即,亲证实相,遍知宇宙生命奥秘,并因证真破幻而彻底冲破幻网,超越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