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僧俱,皆是众所知识,及无边大菩萨摩诃萨众,无量无数。
尔时舍利弗从三昧起,行诣佛所,偏袒右肩头面作礼,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
佛告舍利弗:“汝见何利叹言希有,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在静处每作是念:‘世尊乃于无名相法以名相说,无语言法以语言说。’思惟是事生希有心。”
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是事希有、第一希有,谓是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利弗!譬如巧画师,画于虚空现种种色相。于意云何?是画师者为希有不?”
“希有。世尊!”
“舍利弗!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说一切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希有。所以者何?无名相法、无念无得亦无有修,不可思议、非心所依、无有戏论,非是戏论所可依止。无觉无观、无有所摄,不在于心、非得所得,无此无彼、无有分别,无动无性、本来自空,不可念、不可出,一切世间所不能信,如是无名相法以名相说。如是舍利弗!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希有。
“舍利弗!譬如有人嚼咽须弥能令消尽,飞行虚空不以为患,于意云何?为希有不?”
“希有。世尊!”
“舍利弗!诸佛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希有。舍利弗!譬如火城纵广深浅各一由旬,四门出焰,人负干草于中而过,猛风吹焰烧爆其身,是人能令火不烧草及不烧身,于中得出如本无异。于意云何?为希有不?”
“希有。世尊!”
“舍利弗!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希有。舍利弗!譬如有人以石为筏,从海此岸度至彼岸。于意云何?为希有不?”
“希有。世尊!”
“舍利弗!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希有。舍利弗!譬如有人负四天下及诸须弥、山河草木,以蚊脚为梯登至梵天。
于意云何?为希有不?”
“希有。世尊!”
“舍利弗!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希有。舍利弗!譬如藕丝悬须弥山在于虚空。于意云何?为希有不?”
“希有。世尊!”
“舍利弗!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希有。舍利弗!譬如劫尽大火烧时,人以一唾能灭此火,又以一吹还成世界及诸天宫。于意云何?为希有不?”
“希有。世尊!”
“舍利弗!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希有。舍利弗!恒河广大,为无量不?”
“如是。世尊!”
“舍利弗!四天下中,普雨大雨渧如恒河,有人以手承此雨渧无所遗落。于意云何?为希有不?”
“希有。世尊!”
“舍利弗!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希有。舍利弗!须弥山王为高大不?”
“高大。世尊!”
“舍利弗!四天下中,普雨大石皆如须弥,有人以手承接此石,无有遗落如芥子者。于意云何,为希有不?”
“希有。世尊!”
“舍利弗!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希有。舍利弗!譬如有人以一切众生置左手中,右手接举三千世界山河草木,皆能令是一切众生同心喜乐其意不异。于意云何?为希有不?”
“希有。世尊!”
“舍利弗!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希有。”
“舍利弗!如来所说诸法无性、空、无所有,一切世间所难信解。何以故?舍利弗!是法无想离诸想、无念离诸念、无取无舍、无戏论无恼热,非此岸非彼岸非陆地、非痴非明,以无量智乃可得解,非以思量所能得知。无行无相、无有恼热、无念过诸念、无心过诸心、无向无背、无缚无解、无妄无妄法、无痴无痴法、无有痴网、无名无言、无说无不说、无尽无不尽、无行无行相、无道无道果、无离过诸离、无思惟无杂糅,不取不舍,无得不可得。除诸滞着、除贪恚痴,非实非虚妄、非常非无常、非明非不明、非暗非照,不在心,无有性,性本空。能降伏魔、降伏烦恼、降伏五阴、降伏十二入、降伏十八界,降伏说有五阴者、降伏说有十二入者、降伏说有十八界者,降伏说有众生者、说有人者、说有寿者、说有命者、说有有者、说有无者,降伏一切诸邪行者。
“舍利弗!我此圣法,皆能降伏一切贪著,乃至说有法者、不信乐诸法如实相者、逆佛法者。所以者何?舍利弗!若有众生说我者、说人者、说众生者、说断灭者、说常者、说有者、说无者、说诸法者、说假名者、说边者,皆违逆佛,与佛共诤。舍利弗!乃至于法少许得者,皆与佛诤;与佛诤者皆入邪道,非我弟子;若非我弟子,即与涅槃共诤、与佛共诤、与法共诤、与僧共诤。
“舍利弗!如是见人,我则不听出家受戒。舍利弗!如是见人,我则不听受一饮水以自供养。
“舍利弗!若人除舍如是不善贪著事者,于我法中出家求道,不念涅槃、不以涅槃为念、不贪涅槃。于毕竟空法,不惊不畏,是人尚为断诸法故勤行精进,何况如是不善贪著,谓着我、著众生、著人、着法。是人为断诸贪著故,但勤修习无相三昧,于无相三昧亦不取相,是人通达一切诸法相皆是一相,所谓无相。
“舍利弗!是则名为于圣法中柔顺法忍。得是柔顺法忍,乃名是我弟子,能消供养不空受身。所以者何?舍利弗!我是真实相法,不可入不可取不可舍、不可贪不可说,断语言道。无欢无喜断贪喜心,非众缘合离众因缘。无道断道至于无道,断诸语言、论议音声,无形无色、无取无著无用、无实无妄、无暗无明、无坏无诤、无合无散、无动无念、无有分别,不可得示。非垢非净、非名非相、非心数法非心所解。我此法中无男无女、无天、无龙、无夜叉、无乾闼婆、无鸠盘荼、无毗舍阇、无断无常、无我无众生无人、无来无去、无出无入、无戒无犯、无净无垢、无有三昧、无定无定根、无禅无禅根、无知无见、无贪无诤、无道无道果、无慧无慧根、无明无非明、无解脱无非解脱、无果无得果、无无力非力、无所畏无无所畏、无念无念根、无坐无行无有威仪、无此无彼、无忆想分别、无菩提无菩提分、无智无非智、无地无水无火无风。无罪无福、无法无非法、无苦无乐,拔诸一切戏论根本,一切永离冷而无烟。
“舍利弗!举要言之。我法悉破一切诸念、一切诸见、一切诸结、诸增上慢。不念一切诸所忆念,除断一切种种语言。我是法中无常无无常、无苦无乐、无垢无净、无断无常、无我无众生、无人无寿者、无命者、无生无灭。何以故?舍利弗!如来于法都无所得有所灭,故名为涅槃,亦不见有得涅槃者。
“舍利弗!佛亦不念涅槃,不以涅槃为念,亦不贪著涅槃。是故当知,是为第一奇特希有,所谓如来说一切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希有。”

经题:
《佛藏经》属于大乘律典。内分“诸法实相品、净见品、了戒品”等十品,论述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之实相;并谓破戒比丘有十忧恼箭,诃责其种种罪相;又告诫‘不净说法’之大罪报。异于其他戒本,本经未特别论说菩萨律仪,但强调若不理解诸法实相,虽受持二百五十戒,亦形同破戒,并主张远离‘戏论分别’始得称持戒。故我们特别选注“诸法实相品”,以助佛子进一步理解何为诸法实相,何为真持戒,真学佛。

译者:
鸠摩罗什(344-413),略称“罗什”或“什”,意译“童寿”。祖籍天竺,出生于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鸠摩罗什五岁开始博览群书,七岁跟随母亲一同出家。他博闻强记,既通梵语,又娴汉文,与玄奘、不空、真谛并称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主持译出《大品般若经》、《金刚经》等经论94部,425卷。

正文注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僧俱,皆是众所知识,及无边大菩萨摩诃萨众,无量无数。
尔时舍利弗从三昧起,行诣佛所,偏袒右肩头面作礼,白佛言:“稀有世尊!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
佛告舍利弗:“汝见何利叹言稀有,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在静处每作是念:‘世尊乃于无名相法以名相说,无语言法以语言说。’思惟是事生稀有心。”
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是事稀有、第一稀有,谓是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利弗!譬如巧画师,画于虚空现种种色相。于意云何?是画师者为稀有不?”
“稀有。世尊!”

释:
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
一切诸法指的是有相的万物万象,包括众生。无生无灭无相无为说的则是无相的真如法界。由于众生及其所执持的万法都是无相真如或直接或间接的投影,且都是幻生幻灭,故有相万法在本质上和无相真如是一样的,故佛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这说的是有相万法的本质。对此,众生很难信解,故称稀有。
于无名相法以名相说,无语言法以语言说及以下:
真如法界无名无相也无人无言,故称无名相法、无语言法。众生在有相的此岸,有名相有语言,众生未证前无法知晓宇宙生命实相,佛为让众生了解,故只能用此岸的名相去揭示彼岸的无名相法,用此岸的语言去指称彼岸的无语言法。佛和证道的觉者亲证了无名相法、无语言法,才能以名相和语言去“强说”那不可思议难以言传的彼岸实相。
谓是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说的就是诸佛的无上正等正觉。

“舍利弗!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说一切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稀有。所以者何?无名相法、无念无得亦无有修,不可思议、非心所依、无有戏论,非是戏论所可依止。无觉无观、无有所摄,不在于心、非得所得,无此无彼、无有分别,无动无性、本来自空,不可念、不可出,一切世间所不能信,如是无名相法以名相说。如是舍利弗!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稀有。

释:
无念无得亦无有修,不可思议,非心所依无有戏论,非是戏论所可依止,无觉无观无有所摄,不在于心及以下:
这段经文描述的都是彼岸真如法界,而非此岸有相幻界。它们都是指月的手指,而非月亮本身,其意为:彼岸的真有,即一真法界,是没有念、得、修,觉、观、摄,此、彼、动、静、念、出等,也没有戏论、依止之类事的,它是无相无为无二无别无动无摇,故说是无名相法(即难以描述难以言传)以名相说。
其中“无动无性、本来自空”应是“无动无摇,本自空相”之误,因为实相就是这样:实相无相,而非空无。且法尔如是。其他经典也都是这样表述的。
请注意“不可思议、非心所依……无觉无观、无有所摄,不在于心”一句,佛说得很清楚:实相里没有觉观、摄受一类事,非心所依,不在于心!那些认为心是万象本源,一切皆出于心的宏论可以休矣。

“舍利弗!譬如有人嚼咽须弥能令消尽,飞行虚空不以为患,于意云何?为稀有不?”
“稀有。世尊!”
“舍利弗!诸佛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稀有。舍利弗!譬如火城纵广深浅各一由旬,四门出焰,人负干草于中而过,猛风吹焰烧爆其身,是人能令火不烧草及不烧身,于中得出如本无异。于意云何?为稀有不?”
“稀有。世尊!”
“舍利弗!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稀有。舍利弗!譬如有人以石为筏,从海此岸度至彼岸。于意云何?为稀有不?”
“稀有。世尊!”
“舍利弗!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稀有。舍利弗!譬如有人负四天下及诸须弥、山河草木,以蚊脚为梯登至梵天。
于意云何?为稀有不?”
“稀有。世尊!”
“舍利弗!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稀有。舍利弗!譬如藕丝悬须弥山在于虚空。于意云何?为稀有不?”
“稀有。世尊!”
“舍利弗!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稀有。舍利弗!譬如劫尽大火烧时,人以一唾能灭此火,又以一吹还成世界及诸天宫。于意云何?为稀有不?”
“稀有。世尊!”
“舍利弗!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稀有。舍利弗!恒河广大,为无量不?”
“如是。世尊!”
“舍利弗!四天下中,普雨大雨渧如恒河,有人以手承此雨渧无所遗落。于意云何?为稀有不?”
“稀有。世尊!”
“舍利弗!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稀有。舍利弗!须弥山王为高大不?”
“高大。世尊!”
“舍利弗!四天下中,普雨大石皆如须弥,有人以手承接此石,无有遗落如芥子者。于意云何,为稀有不?”
“稀有。世尊!”
“舍利弗!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稀有。舍利弗!譬如有人以一切众生置左手中,右手接举三千世界山河草木,皆能令是一切众生同心喜乐其意不异。于意云何?为稀有不?”
“稀有。世尊!”

释:
这几段经文佛陀连用数喻,说明要让世人信解生命真相有多难——实在是太难太难太难了!若非有宿世的深厚佛缘,且正法根基坚固,末法时代要得闻真相,信解正法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末法时代伪经伪师大行其道,真经正法少人问津,只有少数真佛子能得遇也能理解、践行正法……

“舍利弗!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稀有。”
“舍利弗!如来所说诸法无性、空、无所有,一切世间所难信解。何以故?舍利弗!是法无想离诸想、无念离诸念、无取无舍、无戏论无恼热,非此岸非彼岸非陆地、非痴非明,以无量智乃可得解,非以思量所能得知。无行无相、无有恼热、无念过诸念、无心过诸心、无向无背、无缚无解、无妄无妄法、无痴无痴法、无有痴网、无名无言、无说无不说、无尽无不尽、无行无行相、无道无道果、无离过诸离、无思惟无杂糅,不取不舍,无得不可得。除诸滞着、除贪恚痴,非实非虚妄、非常非无常、非明非不明、非暗非照,不在心,无有性,性本空。能降伏魔、降伏烦恼、降伏五阴、降伏十二入、降伏十八界,降伏说有五阴者、降伏说有十二入者、降伏说有十八界者,降伏说有众生者、说有人者、说有寿者、说有命者、说有有者、说有无者,降伏一切诸邪行者。
“舍利弗!我此圣法,皆能降伏一切贪着,乃至说有法者、不信乐诸法如实相者、逆佛法者。所以者何?舍利弗!若有众生说我者、说人者、说众生者、说断灭者、说常者、说有者、说无者、说诸法者、说假名者、说边者,皆违逆佛,与佛共诤。舍利弗!乃至于法少许得者,皆与佛诤;与佛诤者皆入邪道,非我弟子;若非我弟子,即与涅盘共诤、与佛共诤、与法共诤、与僧共诤。
“舍利弗!如是见人,我则不听出家受戒。舍利弗!如是见人,我则不听受一饮水以自供养。

释:
诸法无性空无所有:
此岸万法貌似有实则无,因为是幻现投影,并无自性,故本质为空,空无所有。但应注意这说的是此岸的有相诸法,并不包括有相背后的无相本源。恰如说水月只是投影,空无所有,并非说投影出水月的天月也乌有也是空。不少学人只知现象不知本源,只知水月不知天月,又望文生义,便想当然地将说此岸的经文扩展为说一切,言之凿凿地得出了顽空见,结果学佛学成了佛最反对的断灭论,实在不应该。
无有性,性本空:
此句应是无有相,相本空之误。因为说的是彼岸实相。
无念过诸念、无心过诸心:
真如法界没有心念也超越心念,意为真如法界须经由实证方可抵达,无法依心意识分析推理归纳而得出。
我此圣法,皆能降伏一切贪着……乃至于法少许得者,皆与佛诤:
这一段则说此岸万法皆空(包括佛法,也是梦中佛事),凡是认为现象界万法真有,哪怕认为有少许有相之法,都是违逆佛说,与佛共诤,与佛诤者皆入邪道,非真佛子。(佛说得再清楚不过了,可惜很多人不读真经,不信正法)。
如是见人:
持这种见地的人。
不听:
古时的听是听许,允许之义。不听就是不听许、不允许。

“舍利弗!若人除舍如是不善贪着事者,于我法中出家求道,不念涅盘、不以涅盘为念、不贪涅盘。于毕竟空法,不惊不畏,是人尚为断诸法故勤行精进,何况如是不善贪着,谓着我、着众生、着人、着法。是人为断诸贪着故,但勤修习无相三昧,于无相三昧亦不取相,是人通达一切诸法相皆是一相,所谓无相。
“舍利弗!是则名为于圣法中柔顺法忍。得是柔顺法忍,乃名是我弟子,能消供养不空受身。所以者何?舍利弗!我是真实相法,不可入不可取不可舍、不可贪不可说,断语言道。无欢无喜断贪喜心,非众缘合离众因缘。无道断道至于无道,断诸语言、论议音声,无形无色、无取无着无用、无实无妄、无暗无明、无坏无诤、无合无散、无动无念、无有分别,不可得示。非垢非净、非名非相、非心数法非心所解。我此法中无男无女、无天、无龙、无夜叉、无干闼婆、无鸠盘荼、无毗舍阇、无断无常、无我无众生无人、无来无去、无出无入、无戒无犯、无净无垢、无有三昧、无定无定根、无禅无禅根、无知无见、无贪无诤、无道无道果、无慧无慧根、无明无非明、无解脱无非解脱、无果无得果、无无力非力、无所畏无无所畏、无念无念根、无坐无行无有威仪、无此无彼、无忆想分别、无菩提无菩提分、无智无非智、无地无水无火无风。无罪无福、无法无非法、无苦无乐,拔诸一切戏论根本,一切永离令而无相。

释:
毕竟空法:
此岸万象皆是幻相假有,本质为空,揭示这一真相的大乘佛法叫做毕竟空法。真经里经常出现毕竟空、彻底空、十八空等,指向的都是现象界的万物万象,并不包括现象背后的本质,即其本源。本源无相却真有,无为却永在。这是需要特别留意的。很多学人不知“毕竟空”的指向,也不知本源不察真有,必然只会望文生义,将相关经文生生解成顽空见😭。
一切诸法相皆是一相,所谓无相:
这句经文所述即是诸法实相,是一切般若经的重点与核心,是佛法的基石和根本。它揭示的是:有相万法的本质都是一相,即无相。亦即:有相万法都是无相真如所投影化现(或直接或间接),虚幻而不实;无相真如才是真正的存有。须注意的是,有无相的一相,并非一切皆空,实相亦无。
柔顺法忍:
与音响忍、无生忍并称大乘佛法的三忍。忍是体认、认知之义。得柔顺忍意味着能够信解佛所揭示的惊人实相,能够放下凡夫的认假作真我执我慢,顺服真理,践行真理。故佛说“得是柔顺法忍,乃名是我弟子,能消供养不空受身”。如果不能真信佛说,不肯真依教修行,当然不是真正的佛弟子。
能消供养不空受身:
消受得起众生的供养,也不会白白浪费此生所得人身(因为人身难得,好不容易得人身却不借假修真,就是虚掷此生,是空受身)。
我是真实相法,不可入不可取不可舍、不可贪不可说,断语言道及以下:
这段经文佛反复宣说、再次强调:真实相法,即真如法界,没有这些形色音声等事物,也没有明暗取舍等二元对立,无欢无喜断贪喜心,非众缘合离众因缘等等,总之没有现象界的一切戏论言说,一切分别对立,只是无相无为无生无灭的整体一如。

“舍利弗!举要言之。我法悉破一切诸念、一切诸见、一切诸结、诸增上慢。不念一切诸所忆念,除断一切种种语言。我是法中无常无无常、无苦无乐、无垢无净、无断无常、无我无众生、无人无寿者、无命者、无生无灭。何以故?舍利弗!如来于法都无所得有所灭,故名为涅盘,亦不见有得涅盘者。
“舍利弗!佛亦不念涅盘,不以涅盘为念,亦不贪着涅盘。是故当知,是为第一奇特稀有,所谓如来说一切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稀有。”

释:
我法悉破一切诸念、一切诸见、一切诸结、诸增上慢:
佛法能破现象界的一切念想、见地,一保证使和骄慢。因为,学习佛法,获悉第一义,就知道所有念想、见地,结使、骄慢都是幻相,都是浮云。真正的存有,一真法界没有这一切这一套。
如来于法都无所得有所灭,故名为涅盘,亦不见有得涅盘者:
“于法都无所得有所灭”,这话千真万确,但这是需要经由实证才能抵达的,即须亲证真如,才能获悉实相既无所得也无有灭(这类经文是有深意隐藏其中的,并非只是字面意思)。亲证实相,证真破幻,即除一切苦厄,也就入于无余涅盘,故名为涅盘。最后一句“亦不见有得涅盘者”,则继续提示无人相,如来不住于相。

小结:
本经反复宣说、集中揭示实相的“真容”:无一切形无一切相,无心无念无任何造作、分别、对立……并连用数喻提示让人信解此实相是多么多么难。同时,明确昭示,远离戏论分别,得柔顺忍,信解实相,乃名佛弟子,乃能消供养,不空受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