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题:
佛住只陀林时,路遇弃儿,佛与小儿作种种问答,借以阐述幻相与实相,此岸与彼岸之区别,层层厘清空与不空之理。小儿实为再来菩萨,能现神通放光明,名不思议光菩萨,故本经名《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
译者:
鸠摩罗什(344-413),略称“罗什”或“什”,意译“童寿”。法师祖籍天竺,出生于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三岁能认字,五岁开始博览群书,七岁跟随母亲一同出家。他博闻强记,既通梵语,又娴汉文,与玄奘、不空、真谛并称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主持译出《大品般若经》、《金刚经》等经论94部,425卷。
正文注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陀林中给孤穷精舍。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摩诃萨五百人。众所知识。尔时世尊。依舍卫大城。时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及诸眷属。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多诸供养衣服饮食卧具医药。是如来应供正遍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生处成就。种性成就。三昧具足。智慧具足。解脱具足。解脱知见具足。具足十力四无所畏佛十八不共法。演说正法初中后善文义美妙。具足清白梵行鲜净五眼具足。所谓肉眼天眼慧眼佛眼法眼。善知此世他世所住。
注:
【只陀林中给孤穷精舍】:即祇树给孤独园。不同译师译法不同。
【如来应供正遍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这是如来的十大名号。又称如来十号。佛无量劫修行,证无上正等正觉,所得十种名号,概括地代表佛的十种功德威力。佛的法身功德无量,故其号实亦无量,这十号只是检其要者,略称而己。
【生处成就】:诸佛降世都会生在帝王家,既表尊贵也方便教化众生。故说生处成就。
【种性成就】:同上,生于刹帝力种。故说种性成就。
【解脱知见】:如何达至解脱的知见,即解脱之道。
【初中后善】:初期中期后期都(讲得)好。
【梵行鲜净】:持戒清净无欲无染的修行。
【善知此世他世所住】:很知道众生此生他生的处境,亦即知道众生的宿世因缘。
于时世尊。善降外道尼干陀若提子等。佛法炽盛人天宗敬。世尊时到着衣持钵。及比丘僧眷属围绕。趣入舍卫大城乞食。去来进止威仪庠序。视瞻容豫屈伸俯仰。执持衣钵皆悉庠序。金色妙身光明照曜。犹猛火聚宝珠日月照曜闇夜。三十二相庄严其身。以金色足蹈门阃上。当于是时舍卫大城。示现种种未曾有事。
注:
【尼干陀若提子】:又名尼犍子外道、尼犍子论师等。以修苦行离世间之衣食束缚,而期远离烦恼之结与三界之系缚,故有离系、不系、无继、无结等译名。又不以露形为耻,故世人贬称为无惭外道、裸形外道。
【佛法炽盛】:佛在世时佛法备受推崇景仰,故以炽盛形容佛法之热络兴盛。
【人天宗敬】:世人和天人都以此为宗为敬。
【趣入】:同趋入,进入。
【容豫】:此处指容貌神色。
【庠序】:古代的学校,引申为有序有容、举动安详肃穆意。
【闇夜】:暗夜。
【门阃】:门坎。
人仙来入时释师子蹈阃
现多稀有事净心听我说
盲者得目视聋者得闻听
裸者得衣服狂乱得正意
皆欢喜合掌观佛无厌足
众鼓自然鸣箫笛自出声
雁鸲鸠鸳鸯俱出妙软音
失财得宝藏众宝物出声
时地六种动不信得净心
胜觉下转足净莲花承接
触众生安乐命终得生天
女人妊娠苦安乐生妙子
无贪嗔痴恼父母子俱尔
阶陛妙庄严多亿天雨花
众生无病患脱一切众苦
善逝入城时一切受安乐
各谓我奉食各谓佛看我
注:
【人仙】:此处指世尊。当时人将修出神通的修行者称为仙,佛有大神通,故有时也称仙人、人仙。
【释师子】:亦指释迦佛。师子同狮子,以兽中王比喻人中法王。
【蹈阃】:跨过门坎,意为进入。
【六种动】:东涌西没,西涌东没,边涌中没等。
【善逝】:佛的十大名号之一。意为善于安祥离世(涅盘),又知将往何方。
【狂乱得正意】:癫狂的人重新获得正常的精神状态。
【失财得宝藏众宝物出声】:丢失宝物的人重新寻得宝物,因为宝物自动出声提示失主(此乃佛神力加持故)。
胜觉:仍指世尊。
【女人妊娠苦安乐生妙子】:本来女人妊娠很痛苦,但因佛进城了,城里的女人生子时就很安乐,无有痛苦(也是佛神力所加被)。
【阶陛妙庄严多亿天雨花】:佛进城时一路上的道路阶梯都很庄严殊胜,有多亿天人像下雨一样洒下天花。
尔时世尊。于舍卫大城次第乞食至于中路。有一空处捐弃婴儿。容貌端严极为鲜白。自吮右指。而此空处多狐狼狗。见是婴儿舐已而去无能逼恼。此婴儿者是福德人久种善根。多人住观生稀有心。往来观看空处弃儿。端严可爱欢喜乐见于是婴儿。尔时世尊见多人众往来空处。知而故问。告阿难言。汝可往彼看。是诸人往来空处。何所作为。阿难白言。如是世尊。大德阿难即往空处。见是婴儿容貌端严自吮右指。谛视众人其目不瞬。阿难见已便还佛所如见而说。世尊。此空闲处有弃婴儿。容貌端严甚可敬爱犹如宝像。观视诸人其目不瞬。
注:
【逼恼】逼恼:逼迫之使之忧恼。
【不瞬】:不眨眼。
于时世尊。于彼婴儿起悲愍心。观本善根知已成熟。堪能知我所说法义。又知众生善根成熟。即往婴儿所。到已于一面住。向此婴儿。而说偈言:
本所造恶业 今此报应现
弃捐此空处 婴儿苦如是
尔时婴儿。承佛神力。自本善力以偈报佛
瞿昙犹故有 见弃空处想
尊在道场时 不知是想耶
注:
【瞿昙】:释尊所属之本姓。
释:
瞿昙犹故有 见弃空处想:
(婴儿因佛加持开口与佛辩论),世尊您还有“见”,有“空处想”啊?
尊在道场时 不知是想耶:
您在道场说法时,不知有这种想吧?(意为您不是说无分别吗?有想即是分别吧?)。
尔时世尊。复以偈答
我已知于想 而我永无想
以怜愍汝故 来至此空处。
释:
我已知于想而我永无想:
我已知道想的本质,也永灭所有想了。
怜愍:
怜悯,悯念。
以怜愍汝故来至此空处:
因为怜悯你的缘故,来到这个空地。
尔时婴儿。复说偈言
若不得众生 毕竟不可得
尊怜愍于谁 谁所转悲心
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众生不知是 无我空寂灭
为觉悟彼故 我行村城邑
释:
婴儿:
(既然您说)众生毕竟不可得(因是幻相),世尊怜悯于谁?谁在转悲心?
世尊:
众生不知道这些无我,空,寂灭等,为了觉悟众生,我行走于城乡说法。
尔时婴儿。复说偈言:
达解空寂灭 觉了空寂灭
犹有众生想 如来不断耶
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佛悲力如是 觉了空寂已
教化众生故 导师演说法
释:
婴儿:
通达于空、寂灭,觉知空、寂灭了,您还有众生想,如来没断想啊?
佛:
佛的悲心如此,觉知空和寂灭了,但为教化众生还得说法(意为众生尚在幻界,故觉者尚须说法以唤醒众生)
尔时婴儿。复说偈言
犹故有颠倒 如来未断耶
无众生生想 如是生悲耶
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佛之所护持 菩萨生精进
为不达众生 人尊发庄严
释:
婴儿:
您还有颠倒这名相啊?您还没断妄想啊?无众生您生众生想,您是这样生悲心的?
佛:
在佛护持下菩萨生起精进心,为尚未抵达彼岸的众生,人中之尊发起庄严佛土之心。
尔时婴儿。复说偈言
此是痴庄严 若不得于物
若法非是物 何由起庄严
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此大悲神力 调御世如是
犹不着于物 为众生说法
注:
【调御】:调教驾御。
释:
婴儿:
这是愚庄严,如果无一物可得,如果法并不是物,哪来的庄严佛土呢?
佛:
这是佛的大悲神力,为教化世人必须这样,不着于事物之相,而为众生说法。
(佛所说暗含着幻相本质是空,但因众生还在幻界,所以还必须做梦中佛事,为众生说法。婴儿所说则代表那些望文生义堕顽空见的,以为既然空既然幻既然不可说,那就不用说法,什么都不用做。
事实上,为何知空知幻还要说法还要修法?原因只有一个:你还在幻界!如果你已超出三界,且圆满成就,当然不用说法不用修法了)
尔时婴儿。复说偈言
法无有文字 云何可演说
世间大败失 非法作法说
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我不败坏世 我不非法说
众生自倒惑 我解脱彼结
注:
【大败失】:大的败坏使之失落。
【非法作法说】:不是法的东西当作法来说。意为既然是假的为什么还在说,还要说?
释:
婴儿:
您说过法性不可言说,无文字可表,为何又演说法?您(说世间是幻)把世法都败坏使之失落了,为何还对世间说法?
佛:
我没败坏世法,我也不是把假的当作真的说,是众生自己颠倒迷惑,我只是指出世间的幻相本质,以此打开众生(认假作真)的结使,使他们获得解脱。
尔时婴儿。复说偈言
结使无根本 亦无有方所
又不在内外 于何脱彼结
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从于妄想生 与颠倒共俱
为断彼妄想 婴儿我说法
释:
婴儿:
结使本质是空没有根本,也没有所住的方位处所,又不在内外,从何处脱其结使,何必脱其结使?
佛:
结使是从颠倒妄想而来的(妄想所导致),为了断众生的颠倒妄想,所以我为大家说法。
(结使即打结缠缚。执着于我,我的感觉我的快乐我的苦恼我的利益我的各种状况等等,这些执着就像绳子打结一样一道地道把自己缠住了,有的还成了死结,使得众生烦恼多多,苦不堪言。)
尔时婴儿。复说偈言
心性自常净 彼中无垢结
正使多妄想 性净不生垢
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如是如汝说 心性自常净
客烦恼尘结 无慧者生染
释:
婴儿:
心性(此指真心而非妄心)本来就是恒常洁净的,其中没有垢染结使,即使多有妄想(强加于它),它也洁净不染啊。
佛:
确实像你说的,(真心的)心性是本来洁净的。但是有客尘烦恼(沦落六道客居他乡),没有实相智慧的人就会(把假当真)生起染着,(贪爱幻乡六尘)。
尔时婴儿。复说偈言
结无有方所 亦非方所得
云何名为生 愿为我演说
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犹如空中云 可睹无真实
结使生如是 虽见无有实
释:
婴儿:
结使无方位处所,也不能从方位处所里得,那什么叫作生?望佛为我演说。
佛:
就像空中的云,可以看见但并不真实。结使生起也是这样,能看见,但并不真实。
尔时婴儿。复说偈言
法同等如如 其生性即如
法若是真实 非如不可得
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一切非如法 等住于如中
觉了是如已 无过无功德
释:
婴儿:
法(万物万象及其法则)的本质和真如是一样的,它就是真如(以幻化的形式)缘生出来的。如果说法里有真实的东西,那就是真如。
佛:
一切不是真如的万物万象,都同等住在真如中(它们都是真如派生出来的,其本质都是真如)。觉知体证到这个真如,就知道无所谓过失也无所谓功德。(因为真如即一真法界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只是如如不动、一切即一;只有一没有二,只有平等,没有分别,当然没有现象界的二元对立,故无所谓过失无所谓功德)。
尔时婴儿。复说偈言
若不得众生 瞿昙和合谁
先观察法本 从谁有烦恼
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过去及未来 及与现在世
佛知觉了了 为众生说法
释:
婴儿:
如果众生不可得,世尊您和合谁(意为教化谁)?(如果)先观察法的本际(本源),依何(从谁、从哪里)得烦恼?
佛:
过去未来现在(众生从何而来缘何烦恼),佛都清清楚楚,(因佛有五眼,是正遍知),所以为众生说法。
尔时婴儿。复说偈言
所演说三世 及说我能知
便为是大慢 则为自称誉
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我不自称誉 亦不轻慢他
如如等显现 是故名如来
释:
婴儿:
您说知三世事,为众生说法,就是大骄傲,是自我夸赞。
佛:
我不是自我夸赞,也不轻视他人,(我知)佛与众生同样是真如的显现(化现),(但我亲证真如且圆满成就)所以名作如来。
尔时婴儿。复说偈言
如无有可得 非言说相应
非言以言说 是则非是如
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凡夫随于想 如中生妄想
为断除我想 如来出于世
释:
婴儿:
真如不可得,也不是可以言说的,不可言说却用言语说,那就不是真如。
佛:
凡夫随顺于想(各种分别),在真如的幻影中(认假作真)生出妄想。为断除其执着于假我的妄想,如来出生于世,(破幻显真,度众出幻)。
尔时婴儿。复说偈言
正觉无出世 善修无生故
于无生法中 佛出不相应
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无生现有生 佛出世显现
此是世谛说 非是第一义
释:
婴儿:
正觉没有出生这种事,因为他善修善知无生法。既然是无生法,说有佛出世就不相应。
佛:
无生法里现有出生,佛显现出世,这是依世俗谛说的,不是第一义。意为这是幻生,即投影幻化,不是真生。但世人都说出生,出现于世,所以就依世间法说出生。
(婴儿所说代表一些人的质疑,意思是,你既然说无生怎么还有佛出世啊?这种把究竟实相和幻相混在一起,以实相质疑幻相,或以幻相质疑实相,表面上似乎很在理,振振有词,其实是逻辑混乱,不明真义,基本上是在望文生义基础上的绕玄义玩诡辩😊。)
尔时婴儿。复说偈言
犹故有二想 世谛第一义
于一乘道中 瞿昙相违说
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我不道相违 我住不相违
为相违众生 婴儿如是知
注:
【一乘】:佛曾方便说有三乘,即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佛乘),又说,在究竟意义上,其实只有一乘,即菩萨乘(佛乘)。
释:
婴儿:
您还有分别想,还分世俗谛和第一义呀?不是只有一没有二吗?您自己自相矛盾。
佛:
我没有自相矛盾,我住在无分别(的究竟实相)里,应知这是为有分别的众生说的(意为在此岸说此岸事,在此岸用此岸的语言说事)。
尔时婴儿。复说偈言
悔过于正觉 我上所言说
是佛力持故 我能如是说
注:
【正觉】:此处指佛。
释:
婴儿:
为我上面所说的向佛忏悔(知道自己所说是错的了)。是佛力加持,我才能这么说(意为刚才是配合佛演戏,把世间人的疑惑误解表达出来,以便请佛解答)。
尔时世尊。从于衣里出金色臂。起彼婴儿。尔时婴儿。执佛手指从地而起。尔时世尊从彼空处。将是婴儿趣向正陌。是时大众得未曾有。于世尊所倍生敬礼。叹言稀有。如来世尊得成如是胜妙之法。乃能令此极苦厄者安住是法。尔时世尊告婴儿言。汝业行尽汝可忆念本造善根。令此大众生稀有心。现大神力。尔时婴儿上升虚空。过七多罗树。身放光明。此光遍照三千大千佛之世界。
注:
【起】:伸手使之起。
【从彼空处】:从那个空地。
【趣】:同趋。
【陌】:田间东西方向的道路。
【得未曾有】:此处指得以见到从未见过的。
【汝业行尽】:你的不善业已经报完了。(指生淫女家,被丢弃等)。
【本造善根】:过去多世修习佛法所造善根。
【多罗树】:非常高大的植物,高者可达二十五公尺。
以此光故。释梵护世。及余百千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见斯光已来诣佛所。到已顶礼佛足。以诸天华散供于佛。供养佛已向佛世尊。作如是言。菩萨光明不可思议。身出光明。普遍照此佛之世界。令诸无量众生得于不思议利。当名此儿不思议光。
注:
【释梵护世】:护持世间佛法的帝释天、梵王。
【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即天龙八部。
【得于不思议利】:得到不可思议的利益。
尔时释迦牟尼世尊。即可是名。此儿当名不思议光。尔时婴儿不思议光。从空而下住于地已。以佛神力自善根力。其形犹如八岁童子。尔时释提桓因。即以天衣施与婴儿。便语之言。婴儿汝今愍我等故。受此天衣。勿裸形住。
注:
【即可是名】:即认可此名。
【释提桓因】:帝释天。
【自善根力】:自己累世修学佛法的好的根基、业力。
【愍】:同悯。
【勿裸形住】:不要赤裸形体呆着。
尔时不思议光菩萨婴儿。语释提桓因。憍尸迦。菩萨不以衣服为妙。当被法服以为严饰。菩萨所服汝今善听。憍尸迦。菩提之心是菩萨服。乃至道场成满具足一切佛法。有惭有愧是菩萨服。调伏成就一切众生置无过中。坚誓庄严是菩萨服。办诸事故。质直无伪是菩萨服。成就断除幻惑伪故。勤加精进是菩萨服。成满具足诸善根故。志欲喜乐是菩萨服。成满一切诸佛法故。
注:
【憍尸迦】:释提桓因的另一个名字。
【被】:同披。
【法服】:佛法造就的服装(以佛法为服之意)。
【严饰】:庄严的服饰。
【菩萨所服】:菩萨所穿着的服饰。
【成满】:成就圆满。
【置无过中】:置其于无过失(无漏)中。
【幻惑伪】:幻是相幻,惑是心惑,伪是身伪。
【志欲喜乐】:志在获得法喜与常乐(彻底解脱之义)。
除舍憍慢是菩萨服。成满一切诸禅定故。欲法闻法是菩萨服。成满般若波罗蜜故。不起智慢是菩萨服。成满具足无着智故。作于利益是菩萨服。悲诸众生具觉知故。舍一切物是菩萨服。成满具足诸相好故。护持净戒是菩萨服。成满愿故。调和忍辱是菩萨服。究竟成满梵音声故。
注:
【憍慢】:骄傲自大。
【欲法闻法】:愿意亲近正法得闻正法。
【不起智慢】:不(因少量的、或部分智慧而)起傲慢。
无着智:无所执着之智。
【作于利益】:做利益众生之事。
【悲诸众生具觉知故】:因已觉醒故悲悯众生(仍在梦中)。
【梵音声】:离欲的、清净的法音。
牢强精进无懈退心是菩萨服。成满出过一切事故。得诸禅定解脱三昧是菩萨服。成就满足大通智故。不坏智慧是菩萨服成就断除一保证使诸见障故。大方便智是菩萨服。成就教化诸众生故。
注:
【出过】:超过。
【大通智】:通达一切的智慧。
【见障】:即所知障,以根深蒂固的凡夫见来障碍对般若智的理解。
【方便智】:方便善巧智慧。
大慈是菩萨服。成就救济诸众生故。大悲是菩萨服。成就生死中无疲厌故。大喜是菩萨服。成就具足于法喜故。大舍是菩萨服。成就舍离爱嗔心故。于诸众生无恼害心是菩萨服。成就不恼于自他故。敷演说法是菩萨服。成就不自誉毁他人故。如说修行是菩萨服。成就断除诸结使故。
注:
【生死中无疲厌】:于生死苦海中度众生无有疲乏厌倦。
【法喜】:闻法、解法、受法、修法而获得的大欢喜。
【无恼害心】:无有气恼他人加害他人之心。
【敷演说法】:像花开那样徐徐展开演说法义。
【自他】:自己和他人。
憍尸迦。应如是知菩萨法服。以法庄严生不裸形。尔时释提桓因。于婴儿所增加恭敬爱念尊重。白言世尊。愍我等故。令是婴儿受取此衣。尔时世尊。告不思议光菩萨婴儿。受帝释衣。于时世尊。右手取衣授与婴儿。尔时婴儿。右膝着地。以其右手受取是衣。受已便着。
释:
应如是知菩萨法服。以法庄严生不裸形:
应这样理解菩萨的法服,由于菩萨身着庄严的法服所以不存在裸形而住的状况。
尔时世尊。将不思议光菩萨婴儿。于舍卫大城次第乞食。是时大众。男女大小。长者居士。刹利婆罗门。王及辅臣。见不思议光菩萨婴儿。生稀有心。亦为见佛礼敬供养悉皆来集。尔时世尊。次第乞食。到不思议光菩萨婴儿所生母舍。
注:
【将】:(动词)带、持。此处为带着。
【悉皆来集】:都聚集到这里来。
【舍】:家舍。
尔时不思议光菩萨即入其舍。前至母所。向所生母。而说偈言
母无有过咎
应当自喜庆
是我本恶业
今生在母腹
母是我福田
哀愍所生恩
母勿生羞耻
速往如来所
母今得大利
腹怀妊我故
如是之功德
往问于导师
释:
哀愍所生恩:
哀慈悯地生育我的大恩。
母今得大利:
母亲今天将会得到大利益。
尔时不思议光菩萨。语释提桓因。憍尸迦。与我香华衣服所须。欲奉上母。母当以是供养于佛。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尔时释提桓因。以天曼陀罗华及以天香天诸衣服。与彼菩萨。尔时不思议光菩萨复向其母。而说偈言
注:
【语】:此处作动词用。对…说之义。
【与】:给。
【是】:同此。
【华】:同华。
受此适意华
天妙曼陀罗
妙香及衣服
奉上供释仙
非饮食及宝
能报父母恩
引导向正法
便为供二亲
供二足尊已
发净上道心
我长夜常劝
常数数时勤
其母生喜心
毕竟不生耻
往诣人仙所
礼已在前住
华散如来上
奉华及衣服
佛所种善根
即发菩提心
坚住菩提心
问于释师子
怀妊净众生
愿说是福报
注:
【数数】:屡屡。
【礼已在前住】:礼拜后在佛前伫立。
【人仙、释师子】:均指世尊。
【怀妊净众生】:怀孕生育了一个清净的众生(每个生命都轮转了无数世,有无数次生命,故称众生)。此处指生育了不思议光婴儿。
汝以此善业
不生诸难趣
供多亿佛已
当得成为佛
释:
这四句是佛给婴儿母的答复。意为:
你因生了不思议光菩萨这个善业,不会再生于诸恶道。会在供养很多亿佛以后(含法供养,即如法修行)成佛。
尔时世尊。于舍卫大城。次第乞食已。与不思议光菩萨及诸大众。出王舍大城。向只陀林给孤穷精舍。世尊食已净自澡嗽。而起就座演说正法。尔时憍萨罗国波斯匿王。闻不思议光菩萨婴儿。有大不可思议神通。闻已庄严四种兵众。向只陀林给孤穷精舍。诣世尊所。
注:
【四种兵众】:象军、马军、车军、步军四种兵众。
【给孤穷精舍】:即祈树给孤独园。
【诣】:往至。
到已顶礼佛足。却坐一面。波斯匿王白世尊言。大德世尊。不思议光菩萨婴儿。为在何处。闻有如是不可思议神通之力。时佛即示波斯匿王不思议光菩萨婴儿。时王见是不思议光菩萨婴儿。形色端严殊特于天。无所畏惧。具戒定慧以自庄严。如是见已便作是念。种何善根修集何福有是妙。
注:
【殊特于天】:比天人还殊胜特别。
尔时不思议光婴儿承佛神力。知憍萨罗国王心之所念。向是大王而说偈言:
常修慈心净众生
无粗秽恶修正念
摄身口意净梵行
彼有如是净妙身
远离恶者不自造
增长修集无量善
舍离一切恶诤讼
彼有如是净妙身
恭敬佛法及圣僧
常恒奉施众妙供
不毁骂他不逼恼
彼有如是净妙身
调弄呵骂及毁呰
于他人所不生是
叹美赞善不说恶
彼有如是净妙身
悭贪嫉妒及憍慢
谛观己行不毁他
彼有如是净妙身
注:
【修集】:修行集起。
【圣僧】:狭义指证道的僧人,广义指证道的修行人。
【毁呰】:破坏诋毁。
释:
悭贪嫉妒及憍慢谛观己行不毁他:
仔细观察自己有没有悭吝贪婪嫉妒傲慢,不(因嫉妒傲慢)毁呰他人。
尔时波斯匿王。白世尊言。是不思议光菩萨婴儿。成就如是胜妙大法。有何业障。而生于是淫女腹中。捐弃空处。佛告大王。乃往过去九十一劫。尔时有佛。号毗婆尸。出现于世。如来应供正遍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大王当知。尔时毗婆尸如来法中有二菩萨。一名贤天。二名饶财。贤天菩萨。于无上道得不退转。得陀罗尼及无碍辩。获无生忍。有福德威势。少欲少事。常乐独处。逮得神通。彼时饶财菩萨。习学头陀。为贤天菩萨而作给使。彼人恒往聚落城邑。多诸事务。是贤天菩萨呵啧教诲。何故多造是诸事务。而不断除。数数教呵。彼便生嗔忿心不喜。以忿恚故毁败身心。败身心已嗔恚骂言。轻贱淫女儿。私通所生从他人得。不识其父又不识母。况汝当有戒闻定慧。彼嗔骂已复不悔过。又不舍离。结使所缠恒有忿心。嗔贤天菩萨。时贤天菩萨即便舍弃。既舍弃已倍生嗔恚骂詈扬恶。以此不善业行因缘。身坏命终生淫女胎。为彼贤天菩萨所护。不生地狱。淫女生已恒常弃之。为狐狼狗之所啖食。大王。以是缘故。九十一劫常如是死。生生常弃。为多人众之所骂言。是淫女(之)子。被弃空处狐狼狗食。大王莫疑。何以故。彼时饶财嗔骂菩萨。即是今此不思议光菩萨是也。恶业行尽以善业力。净于结心悦可佛意。是人恶道悉皆永尽。
注:
【逮得神通】:获得神通。
【无上道】:即菩萨道。
【陀罗尼】:总持。
【无碍辩】:无碍辩才之略。
【习学头陀】:修学头陀行。
【给使】:供应给养并供驱使。
【是】:这、这位、这些。
【何故多造是诸事务】:为何要造作这么多(世俗)事务。
毁败身心:意为不再约束身心,放纵嗔恨。
【淫女儿】:淫女之子。
【况汝当有戒闻定慧】:你更何来什么持戒和闻修定慧。
【贤天菩萨即便舍弃】:贤天菩萨便舍弃他(不再受他供养)。
释:
恶业行尽以善业力:
恶业报完后因他往世还有(修习佛法)的善业,就开始善报。
净于结心悦可佛意:
嗔痴的结使淸净了,心开始对佛、佛法感到喜悦了。
大王。此不思议光菩萨。已曾值遇六十四亿佛。恭敬供养尊重赞叹。是诸佛所常修梵行勤进求法。此本善力得如是事及神通力。大王。如是黑白之业终不败亡。是故智者善护身口及以意业。宁舍身命不造恶业。
尔时波斯匿王。白言。世尊。彼贤天菩萨。为已得成于一切智。为故修集菩萨行耶。
佛言大王。彼贤天菩萨。今者在彼阿閦佛土修菩萨行。名曰德藏。
注:
【黑白之业】: 善恶之业。
【得成于一切智】:成佛之义。成佛名为成一切智。
【阿閦佛土】:另一佛国,其佛名阿閦佛。
释:
为已得成于一切智。为故修集菩萨行耶:
已经成佛了,还是仍然在修行菩萨道?
尔时波斯匿王。白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常应当亲于善知识近善知识。何以故。世尊。近善知识恭敬围绕听闻善法。闻善法已得于善心。已有善心则修善行造作善业。趣向善处得善知识。得善友故不作诸恶修习诸善。习诸善已自无逼热不逼热他。若有菩萨自护护他能得菩提。若已住道有大势力能有所利。
注:
【逼热】:热恼逼迫。
释:
若已住道有大势力能有所利:
如果已经住于正道,则有大的势能和力量,能够利益他人,即化导他人学习掌握正法。
佛言。善哉大王。快说此言。大王。菩萨亲近于善知识。具满一切功德善法。尔时不思议光菩萨白言。世尊。菩萨成就几法。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获净法忍。
佛言婴儿。菩萨成就四法。疾得无上正真之道及净法忍。何等四。解因缘忍。远离断常。解无我人众生寿命。解了空寂修行于空。是为四。
注:
【快】:𣈱快。
【忍】:体认、证入。
【净法忍】:得法眼净,证得无生法。
【解因缘忍】:理解体认因缘所生法。
【远离断常】:远离断灭见(顽空见)与常见(凡夫见,认假为真)。
释:
解了空寂修行于空:
理解空法修行空法。即,了解空义后还应通过修行实证到人空法空。那种“解空知幻即到家,转转心法即是佛”的知见明显违背佛的教诲。
复有四法。何等四。过去寂灭。未来无来知现在不住。三世平等。是为四。复有四法。所谓自净。净诸众生。净法。净禅定。是为四。复有四法。谓寂身。寂心。寂道。寂法。是为四。复有四法。谓以法观佛不以色。以离观法不以我。以无为观僧不以众。净于慧眼。是为四。
释:
现在不住:
意为现在诸相也是刹那生灭,并非凝固不动静止不变(这也是量子力学里的“波粒二象性”所揭示的,即“物质”其实是以波的形式存在的,人去观察它的时候,它才在你眼里成像,显形为粒子及其积聚。换言之,是观察者的眼睛把波看成了粒子,从而有了形相)。同时,这种有相事物的刹那生灭也是幻相,并非真常。
过去寂灭。未来无来知现在不住。三世平等:
因为时间是幻相,在本质上,过去、未来、现在同样是空,故曰三世平等。
自净。净诸众生。净法。净禅定:
以清净智观自我、观众生、观万象、观禅定,知晓这些本质上也都是空,但因尚在幻界尚须学法,修禅。
寂身。寂心。寂道。寂法:
此四法讲的是行,要践行这四法,放下世间(幻界)的一切,不再虚妄分别,较真求取,而是安处闲静,身心空寂地修道修法,甚至能所双亡,道法皆忘,以期浮尘远去,静极生觉。
(末法时代总有一些人一边说空说幻一边认假作真,一边说寂说灭一边求名求利,所谓空法说尽五欲横行,还美其名曰生活即修行。这是完全违背佛说的,也是自欺欺人而已。真佛子慎思之。)
以法观佛不以色:
不以色、音声观佛,而以法观佛,即以无相的法身观佛,认知到佛的真身(法身)无相。
以离观法不以我:
以离于法(的视角)观法,不以我执观法。即,修法时不执着于法,也不执着于我在修法。
以无为观僧不以众:
以无为法观僧、不以众生相观僧。即,知道僧也是无相无为的真如之所幻现,僧相本质也是空。
净于慧眼:
慧眼清净。
复有四法。所谓满足诸波罗蜜。不舍四摄法。善知方便。说无众生而行大悲。是为四。
婴儿。是为菩萨成就四法。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及深法忍。说是法时。不思议光菩萨。得无生法忍。欢喜踊跃上升虚空高七多罗树。时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大光普照天雨众华。百千伎乐不鼓自鸣。
注:
【诸波罗蜜】:即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有时译为般若)。
【满足诸波罗蜜】:六波罗蜜都要圆满修行,圆满成就。
【不舍】:不舍弃。
【四摄法】:即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以此四法摄受众生以度之。
【说无众生而行大悲】:知晓实无众生(因是幻相)而仍行大慈悲(因尚在幻界且知相空“如”有)。
【深法忍】:得证甚深法义,即证得无生法。
尔时世尊。知不思议光菩萨心已。即便微笑。佛之常法。若微笑时。种种若干百千色光。从面门出。青黄赤白红颇梨色。是光普照遍于无量无边世界。隐蔽魔宫及日月光。断除地狱饿鬼苦已上至梵世。还绕佛三匝从顶相入。
注:
【颇梨】:同玻璃。即现在的水晶。
【隐蔽魔宫及日月光】:魔宫及日月的光都被覆盖不显了。
【顶相】:相是身相,顶是头顶。此处意为身相的头顶处。
尔时大德阿难。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说偈问曰
色相甚微妙杂好庄严身
圆光善答问以何因缘笑
上戒行无畏胜定慧庄严
示坚解脱果以何因缘笑
忍力及十力忍勇进难动
乐见示四谛以何因缘笑
注:
【忍勇进难动】:忍辱、勇猛、精进、不动(襌定)
【四谛】:上面说的各种四法。
金刚身坚固 那罗延力尽
梵音声悦意 愿演说笑义
梵身天在上 不见如来顶
次第合掌敬 以何因缘笑
树王下降魔 得无垢净道
知诸众生行 愿显何缘笑
转无上法轮 说无常动地
调人天龙等 大德何故笑
照明除闇冥 无垢遍净眼
功德如虚空 以何因缘笑
注:
【那罗延】:在佛教里多指梵天、梵天王。
【树王】:指佛成道时坐在其下的那棵菩提树。
【调人天龙等】:调御人、天人、天龙八部等。
【照明除闇冥】:佛说出宇宙生命真相,揭开幻相本质,就像光明照破黑暗。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汝今见是不思议光菩萨。去地七多罗树住虚空不。阿难白言。已见世尊。阿难。是不思议光菩萨。过百千阿僧祇劫。当得作佛。亦号不思议光。出现于世。如来应正遍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国名净洁。劫名无咎。
注:
【应】:应供的省略。如来应及以下是佛的十大名号。每个佛的名号都是相同的。
【阿僧祇劫】:无量数劫。
【劫名无咎】:那一劫的名字叫无咎劫。
阿难。是净洁佛土甚为清净。如此他化自在诸天宫殿。彼佛寿命二十中劫。大声闻众其数八万。诸菩萨僧三万二千。阿难以何因缘故劫名无咎。阿难。彼时多有百千劫中无佛出世。是不思议光佛。于彼劫中最初成佛。净居诸天欢喜赞叹。此劫无咎。此劫无咎。以有如来出现于世故。是故当名此劫无咎。
注:
【他化自在天】:欲界六天中的最高一层天,又称他化乐天。此界天众自己不用变化出欲乐来享用,却能随意受用其他天人化现出来的欲乐目标,因此有时也把此天界称为魔天。
【如此他化自在诸天宫殿】:如同这里的他化自在天的各天人宫殿。
【净居诸天】:净居天的各天人。
【此劫无咎】:这一劫没有过失。
说是不思议光菩萨时。三万二千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六万菩萨得无生法忍。五百比丘断诸结漏。心得自在成阿罗汉。
注:
【结漏】:结使与欲漏(有贪即有结,念兹在兹,打结缠绕;有欲即有漏,欲财欲色,漏真漏善)。
尔时佛告阿难。汝受此经持读诵说。于大众中广敷演之。令我正法久住在世。亦多利益未来菩萨。大德阿难。白言。世尊。我已受持。世尊。此经何名。云何受持。佛言阿难。此经名为除净业障。亦名为神力所持不思议光菩萨所说。如是受持。
注:
【敷演】:敷者花开。意为象花开那样徐徐展开,铺陈演说。
阿难。若善男子善女人。尽其寿命奉诸如来。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以杂色花裓如须弥。烧香末香涂香。幢幡宝盖。皆亦如是以用供养。复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于此不思议光所说经法。读诵通利。在大众中广为人说。如说修行。是福多彼。
注:
【祴】:古代从堂下至门铺的砖路。这里引申为用花铺路。
【如须弥】:如同须弥山。
【通利】:通达法义并获利益。
阿难。若欲法供供养如来。欲作大智慧光明者。应当受持读诵此经。佛说是经已。不思议光菩萨。大德阿难。一切大众。人天龙鬼干闼婆阿修罗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
注:
【法供养】:学法修法为法供养,是最大最好也是真正的供养。
小结。
本经重点:
一、以婴儿所说,罗列望文生义堕顽空见者诸种言论,比如既然空幻既然不可说,那就不用说法,什么都不用做等等,同时以佛的应答澄清了这些错误知见,反复宣说幻相本质是空,但众生还在幻界,故还须做梦中佛事,为众生说法,众生也必须修学实证佛法等。
二、再次揭示:诸法(万物万象)的本质和真如是一样的,它就是真如(以幻化的形式)缘生出来的。如果说万象里有真实的东西,那就是真如。觉知体证到这个真如,则知无所谓过失也无所谓功德(因为真如无形无相无作无为,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也无任何人事物及其二元对立),但人必须通过修行实证真如,方能真正抵达彼岸,真正获得解脱超越。
三、阐述了什么是菩萨法服,宣示通过修行相关的诸四法,可证无生法忍,得无上正等正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