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宝月讲堂栴檀重阁。成佛十年与大比丘众百千人俱。菩萨摩诃萨六十恒河沙。皆悉成就大精进力。已曾供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皆悉能转不退法轮。若有众生闻其名者。于无上道终不退转。其名曰法慧菩萨。师子慧菩萨。金刚慧菩萨。调慧菩萨。妙慧菩萨。月光菩萨。宝月菩萨。满月菩萨。勇猛菩萨。无量勇菩萨。无边勇菩萨。超三界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香象菩萨。香上菩萨。香上首菩萨。首藏菩萨。日藏菩萨。幢相菩萨。大幢相菩萨。离垢幢菩萨。无边光菩萨。放光菩萨。离垢光菩萨。喜王菩萨。常喜菩萨。宝手菩萨。虚空藏菩萨。离㤭慢菩萨。须弥山菩萨。光德王菩萨。总持自在王菩萨。总持菩萨。灭众病菩萨。疗一切众生病菩萨。欢喜念菩萨。餍意菩萨。常餍菩萨。普照菩萨。月明菩萨。宝慧菩萨。转女身菩萨。大雷音菩萨。导师菩萨。不虚见菩萨。一切法自在菩萨。弥勒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如是等六十恒河沙菩萨摩诃萨。从无量佛刹。与无央数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俱。悉皆来集尊重供养尔时世尊于栴檀重阁。正坐三昧而现神变。有千叶莲华大如车轮。其数无量色香具足而未开敷。一切花内皆有化佛。上升虚空弥覆世界犹如宝帐。一一莲花放无量光。一切莲花同时舒荣。佛神力故须臾之间皆悉萎变。其诸花内一切化佛结加趺坐。各放无数百千光明。于时此刹庄严殊特。一切大众欢喜踊跃。怪未曾有咸有疑念。今何因缘无数妙花忽然毁变。萎黑臭秽甚可恶餍。尔时世尊。知诸菩萨大众所疑。告金刚慧。善男子。于佛法中诸有所疑恣汝所问。时金刚慧菩萨知诸大众咸有疑念。而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无数莲花中皆有化佛。上升虚空弥覆世界。须臾之间皆悉萎变。一切化佛各放无数百千光明。众会悉见合掌恭敬。尔时金刚慧菩萨。以偈颂曰。
我昔未曾睹  神变若今日
见佛百千亿  坐彼莲花藏
各放无数光  弥覆一切刹
离垢诸导师  庄严诸世界
莲花忽萎变  莫不生恶餍
今以何因缘  而现此神化
我睹恒沙佛  及无量神变
未曾见如今  愿为分别说
尔时世尊。告金刚慧及诸菩萨言。善男子。有大方等经名如来藏。将欲演说故现斯瑞。汝等谛听善思念之。咸言善哉愿乐欲闻。佛言善男子。如佛所化无数莲花忽然萎变。无量化佛在莲花内。相好庄严结加趺坐。放大光明众睹希有靡不恭敬。如是善男子。我以佛眼观一切众生。贪欲恚痴诸烦恼中。有如来智如来眼如来身。结加趺坐俨然不动。善男子。一切众生。虽在诸趣烦恼身中。有如来藏常无染污。德相备足如我无异。又善男子。譬如天眼之人。观未敷花见诸花内有如来身结加趺坐。除去萎花便得显现。如是善男子。佛见众生如来藏已。欲令开敷为说经法。除灭烦恼显现佛性。善男子。诸佛法尔。若佛出世若不出世。一切众生如来之藏常住不变。但彼众生烦恼覆故。如来出世广为说法。除灭尘劳净一切智。善男子。若有菩萨信乐此法。专心修学便得解脱。成等正觉普为世间施作佛事。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如萎变花  其花未开敷
天眼者观见  如来身无染
除去萎花已  见无碍导师
为断烦恼故  最胜出世间
佛观众生类  悉有如来藏
无量烦恼覆  犹如秽花缠
我为诸众生  除灭烦恼故
普为说正法  令速成佛道
我已佛眼见  一切众生身
佛藏安隐住  说法令开现
复次善男子。譬如淳蜜在岩树中。无数群蜂围绕守护。时有一人巧智方便。先除彼蜂乃取其蜜。随意食用惠及远近。如是善男子。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如彼淳蜜在于岩树。为诸烦恼之所覆蔽。亦如彼蜜群蜂守护。我以佛眼如实观之。以善方便随应说法。灭除烦恼开佛知见。普为世间施作佛事。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如岩树蜜  无量蜂围绕
巧方便取者  先除彼群蜂
众生如来藏  犹如岩树蜜
结使尘劳缠  如群蜂守护
我为诸众生  方便说正法
灭除烦恼蜂  开发如来藏
具足无碍辩  演说甘露法
普令成正觉  大悲济群生
复次善男子。譬如粳粮未离皮糩。贫愚轻贱谓为可弃。除荡既精常为御用。如是善男子。我以佛眼观诸众生。烦恼糠糩覆蔽如来无量知见。故以方便如应说法。令除烦恼净一切智。于诸世间为最正觉。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一切粳粮  皮糩未除荡
贫者犹贱之  谓为可弃物
外虽似无用  内实不毁坏
除去皮糩已  乃为王者膳
我见众生类  烦恼隐佛藏
为说除灭法  令得一切智
如我如来性  众生亦复然
开化令清净  速成无上道
复次善男子。譬如真金堕不净处。隐没不现经历年载。真金不坏而莫能知。有天眼者语众人言。此不净中有真金宝。汝等出之随意受用。如是善男子。不净处者无量烦恼是。真金宝者如来藏是。有天眼者谓如来是。是故如来广为说法。令诸众生除灭烦恼。悉成正觉施作佛事。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如金在不净  隐没莫能见
天眼者乃见  即以告众人
汝等若出之  洗涤令清净
随意而受用  亲属悉蒙庆
善逝眼如是  观诸众生类
烦恼淤泥中  如来性不坏
随应而说法  令办一切事
佛性烦恼覆  速除令清净
复次善男子。譬如贫家有珍宝藏。宝不能言我在于此。既不自知又无语者。不能开发此珍宝藏。一切众生亦复如是。如来知见力无所畏。大法宝藏在其身内。不闻不知耽惑五欲。轮转生死受苦无量。是故诸佛出兴于世。为开身内如来法藏。彼即信受净一切智。普为众生开如来藏。无碍辩才为大施主。如是善男子。我以佛眼观诸众生有如来藏。故为诸菩萨而说此法。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如贫人家  内有珍宝藏
主既不知见  宝又不能言
穷年抱愚冥  无有示语者
有宝而不知  故常致贫苦
佛眼观众生  虽流转五道
大宝在身内  常在不变易
如是观察已  而为众生说
令得智宝藏  大富兼广利
若信我所说  一切有宝藏
信勤方便行  疾成无上道
复次善男子。譬如庵罗果内实不坏。种之于地成大树王。如是善男子。我以佛眼观诸众生。如来宝藏在无明壳。犹如果种在于核内。善男子。彼如来藏清凉无热。大智慧聚妙寂泥洹。名为如来应供等正觉。善男子。如来如是观众生已。为菩萨摩诃萨净佛智故显现此义。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如庵罗果  内实不毁坏
种之于大地  必成大树王
如来无漏眼  观一切众生
身内如来藏  如花果中实
无明覆佛藏  汝等应信知
三昧智具足  一切无能坏
是故我说法  开彼如来藏
疾成无上道  如果成树王
复次善男子。譬如有人持真金像。行诣他国经由险路惧遭劫夺。裹以弊物令无识者。此人于道忽便命终。于是金像弃捐旷野。行人践蹈咸谓不净。得天眼者见弊物中有真金像。即为出之一切礼敬。如是善男子。我见众生种种烦恼。长夜流转生死无量。如来妙藏在其身内。俨然清净如我无异。是故佛为众生说法。断除烦恼净如来智。转复化导一切世间。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人持金像  行诣于他国
裹以弊秽物  弃之在旷野
天眼者见之  即以告众人
去秽现真像  一切大欢喜
我天眼亦然  观彼众生类
恶业烦恼缠  生死备众苦
又见彼众生  无明尘垢中
如来性不动  无能毁坏者
佛既见如是  为诸菩萨说
烦恼众恶业  覆弊最胜身
当勤净除断  显出如来智
天人龙鬼神  一切所归仰
复次善男子。譬如女人贫贱丑陋。众人所恶而怀贵子。当为圣王王四天下。此人不知经历时节。常作下劣生贱子想。如是善男子。如来观察一切众生。轮转生死受诸苦毒。其身皆有如来宝藏。如彼女人而不觉知。是故如来普为说法。言善男子莫自轻鄙。汝等自身皆有佛性。若勤精进灭众过恶。则受菩萨及世尊号。化导济度无量众生。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如贫女人  色貌甚庸陋
而怀贵相子  当为转轮王
七宝备众德  王有四天下
而彼不能知  常作下劣想
我观诸众生  婴苦亦如是
身怀如来藏  而不自觉知
是故告菩萨  慎勿自轻鄙
汝身如来藏  常有济世明
若勤修精进  不久坐道场
成最正觉道  度脱无量众
复次善男子。譬如铸师铸真金像。既铸成已倒置于地。外虽焦黑内像不变。开摸出像金色晃曜。如是善男子。如来观察一切众生。佛藏在身众相具足。如是观已广为显说。彼诸众生得息清凉。以金刚慧捶破烦恼。开净佛身如出金像。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如大冶铸  无量真金像
愚者自外观  但见焦黑土
铸师量已冷  开摸令质现
众秽既已除  相好画然显
我以佛眼观  众生类如是
烦恼淤泥中  皆有如来性
授以金刚慧  捶破烦恼摸
开发如来藏  如真金显现
如我所观察  示语诸菩萨
汝等善受持  转化诸群生
尔时世尊告金刚慧菩萨摩诃萨。若出家若在家。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书写供养。广为人说如来藏经。所获功德不可计量。金刚慧若有菩萨为佛道故。勤行精进修习神通。入诸三昧欲殖德本。供养过恒河沙现在诸佛。造过恒河沙七宝台阁。高十由旬纵广正等各一由旬。设七宝床敷以天缯。为一一佛日日造立过恒河沙七宝台阁。以用奉献一一如来及诸菩萨声闻大众。以如是事普为一切过恒河沙现在诸佛。如是次第乃至过五十恒沙众宝台阁。以用供养过五十恒沙现在诸佛及诸菩萨声闻大众。乃至无量百千万劫。金刚慧。不如有人乐喜菩提。于如来藏经受持读诵书写供养乃至一譬喻者。金刚慧。此善男子。于诸佛所种诸善根福虽无量。比善男子善女人所得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若人求菩提  闻持此经者
书写而供养  乃至于一偈
如来微妙藏  须臾发随喜
当听此正教  功德无有量
若人求菩提  住大神通力
欲供十方佛  菩萨声闻众
其数过恒沙  亿载不思议
为一一诸佛  造立妙宝台
台高十由旬  纵广四十里
中施七宝座  严饰备众妙
敷以天缯褥  随座各殊异
无量过恒沙  献佛及大众
悉以此奉献  日夜不休息
满百千万劫  所获福如是
慧者闻此经  能持一譬喻
而为人解说  其福过于彼
乃至于算数  譬喻所不及
众生之所依  速成无上道
菩萨谛思惟  甚深如来藏
知众生悉有  疾成无上道
尔时世尊。复告金刚慧菩萨言。过去久远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复过是数。尔时有佛。号常放光明王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金刚慧。何故名曰常放光明王。彼佛本行菩萨道时。降神母胎常放光明彻照十方千佛世界微尘等刹。若有众生见斯光者一切欢喜。烦恼悉灭色力具足念智成就得无碍辩。若地狱饿鬼畜生阎罗王阿修罗等见光明者。皆离恶道生天人中。若诸天人见光明者。于无上道得不退转具五神通。若不退转者皆得无生法忍五十功德旋陀罗尼。金刚慧。彼光明所照国土。皆悉严净如天琉璃。黄金为绳以界八道。种种宝树花果茂盛香气芬馨。微风吹动出微妙音。演畅三宝菩萨功德根力觉道禅定解脱。众生闻者皆得法喜。信乐坚固永离恶道。金刚慧。彼十方刹一切众生蒙光明故。昼夜六时合掌恭敬。金刚慧。彼菩萨处胎出生。乃至成佛无馀泥洹常放光明。般泥洹后舍利塔庙亦常放光。以是因缘诸天世人。号曰常放光明王。金刚慧。常放光明王如来应供等正觉初成佛时。于其法中有一菩萨名无边光。与二十亿菩萨以为眷属。无边光菩萨摩诃萨于彼佛所。问如来藏经佛为演说。在于一坐经五十大劫。护念一切诸菩萨故。其音普告十佛世界微尘等百千佛刹。为诸菩萨无数因缘百千譬喻。说如来藏大乘经典。诸菩萨等闻说此经受持读诵如说修行。除四菩萨皆已成佛。金刚慧。汝莫异观。彼无边光菩萨岂异人乎。即我身是。彼四菩萨未成佛者。文殊师利。观世音。大势至。汝金刚慧是。金刚慧。如来藏经能大饶益。若有闻者皆成佛道。尔时世尊重说偈曰。
过去无数劫  佛号光明王
常放大光明  普照无量土
无边光菩萨  于佛初成道
而启问此经  佛即为演说
其有遇最胜  而闻此经者
皆已得成佛  唯除四菩萨
文殊观世音  大势金刚慧
此四菩萨等  皆曾闻此法
金刚慧为彼  第一神通子
时号无边光  已曾闻此经
我本求道时  师子幢佛所
亦曾受斯经  如闻说修行
我因此善根  疾得成佛道
是故诸菩萨  应持说此经
闻已如说行  得佛如我今
若持此经者  当礼如世尊
若得此经者  是名佛法主
则为世间护  诸佛之所叹
若有持是经  是人名法王
是为世间眼  应赞如世尊
尔时世尊说此经已。金刚慧。及诸菩萨四众眷属。天人乾闼婆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经题:
本经是佛陀在耆阇崛山中宝月讲堂栴檀重阁,为金刚慧菩萨为首的佛弟子,以及从无量佛刹来集的菩萨、天龙八部等,开演大乘方正广大法义的核心:如来藏缘起,举九喻而说一切众生皆有微妙甚深的如来藏(佛性),如来藏是一切众生的本质。故名大方等如来藏经。

译者:
佛陀跋陀罗。法师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人(公元359年—429年)。族姓释迦,系释迦牟尼叔父甘露饭王的后裔。法师十六岁出家,天资聪敏,常一天诵完他人须一个月才能完成的功课。受具足戒后,更加勤学,博通经典,且以精于禅定和戒律闻名,是证得不还果的圣僧。姚秦沙门智严到罽宾延请高僧时,法师应智严之请来到东土弘法。先后驻锡长安、庐山、扬都(今南京),以教习禅定,宣示实相为主。后与游历印度归来的法显合作,大量译经。主持译有《大般泥洹经》,《大方等如来藏经》,《文殊师利发愿经》,《杂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即六十华严)《摩诃僧祇律》,《僧祇比丘戒本》,《僧祇比丘尼戒本》等12部、125卷。

正文注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宝月讲堂栴檀重阁。成佛十年与大比丘众百千人俱。菩萨摩诃萨六十恒河沙。皆悉成就大精进力。已曾供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皆悉能转不退法轮。若有众生闻其名者。于无上道终不退转。

注:
【耆阇崛山】:即灵鹫山,又译鹫峰山,简称为灵山、崛山。位于古印度王舍城西。英国考古学家亚历山大·卡宁厄姆据《大唐西域记》与《法显传》之记载,推定其位置在今比哈尔邦、王舍城东南之塞拉吉里。因顶峰有一处山石形似鹫,且该山鹫多,从而得名。
【栴檀重阁】:用栴檀木建造的两层或三层的楼阁。
【成佛十年】:点出此经宣讲的时间,正是佛讲完小乘四阿含经,转入宣讲大乘法义之际。说明此经所宣之义乃大乘佛法的根本与基石。值得特别注意。

如是等六十恒河沙菩萨摩诃萨。从无量佛刹。与无央数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俱。悉皆来集尊重供养。

注:
【菩萨摩诃萨】:大菩萨。
【佛刹】:佛国刹土。
【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即天龙八部。
【悉皆来集】:都来到此处集聚。
【尊重供养】:尊重供养佛陀。这里省略了佛陀二字。

尔时世尊于栴檀重阁。正坐三昧而现神变。有千叶莲华大如车轮。其数无量色香具足而未开敷。一切花内皆有化佛。上升虚空弥覆世界犹如宝帐。一一莲花放无量光。一切莲花同时舒荣。佛神力故须臾之间皆悉萎变。其诸花内一切化佛结加趺坐。各放无数百千光明。于时此刹庄严殊特。一切大众欢喜踊跃。怪未曾有咸有疑念。今何因缘无数妙花忽然毁变。萎黑臭秽什可恶餍。尔时世尊。知诸菩萨大众所疑。告金刚慧。善男子。于佛法中诸有所疑恣汝所问。时金刚慧菩萨知诸大众咸有疑念。而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无数莲花中皆有化佛。上升虚空弥覆世界。须臾之间皆悉萎变。一切化佛各放无数百千光明。众会悉见合掌恭敬。

注:
【正坐三昧】:正身端坐入于三摩地,即深入禅定。
【神变】:神通变化。
【开敷】:开放。
【化佛】:幻化而成的佛。佛有三身:真身、报身、化身。此处的化佛是化身佛释迦牟尼用大神通幻化而现的。
【弥覆】:弥漫覆盖。
【舒荣】:舒展荣盛。
【萎变】:(现)萎靡、萎缩之变。
【加趺坐】:即跏趺坐,亦称莲花坐。双腿交迭盘坐以入禅定,是各宗教宗派的修行共法。
【殊特】:殊胜奇特。
【怪未曾有】:奇怪于未曾有过(之事)。
【咸】:皆,都
【恶餍】:此处为厌恶疑惧之意。
【恣汝所问】:你可随便问,无须拘束。

尔时世尊。告金刚慧及诸菩萨言。善男子。有大方等经名如来藏。将欲演说故现斯瑞。汝等谛听善思念之。咸言善哉愿乐欲闻。佛言善男子。如佛所化无数莲花忽然萎变。无量化佛在莲花内。相好庄严结加趺坐。放大光明众睹稀有靡不恭敬。如是善男子。我以佛眼观一切众生。贪欲恚痴诸烦恼中。有如来智如来眼如来身。结加趺坐俨然不动。善男子。一切众生。虽在诸趣烦恼身中。有如来藏常无染污。德相备足如我无异。又善男子。譬如天眼之人。观未敷花见诸花内有如来身结加趺坐。除去萎花便得显现。如是善男子。佛见众生如来藏已。欲令开敷为说经法。除灭烦恼显现佛性。善男子。诸佛法尔。若佛出世若不出世。一切众生如来之藏常住不变。但彼众生烦恼覆故。如来出世广为说法。除灭尘劳净一切智。善男子。若有菩萨信乐此法。专心修学便得解脱。成等正觉普为世间施作佛事。

注:
【如来藏】:又名如、真如、如来智慧德相、本觉、灵觉、本际、佛性、法性、法身、本来面目等,是众生皆具但未证前浑然不觉、深藏于身心之后的无相无为无二无别的something。
【故现斯瑞】:所以显现这个瑞象。
【靡不恭敬】:无不恭敬。
【未敷花】:尚未开放的花,即花蕾。
【信乐此法】:相信并乐于修此善法。

释:
如来智如来眼如来身,结加趺坐俨然不动:
这是以形象的比喻来诠释如来藏,说明处于贪欲恚痴烦恼中的众生也都有如如不动、没有染污的佛性住于身内,并非真有此象住于身中。
一切众生如来之藏常住不变:
隐匿于所有众生身心后的如来藏,即投影化现出众生的那个本源,是法尔如是,恒在不变的。
如来藏常无染污。德相备足如我无异:
如来藏是永远不会被染污的,众生的如来藏和佛的如来藏完全相同,而且是一体的。就像天上一轮明月,地上千江有水千江月,如来藏就是那个天上月,众生是千江水月。天上月永远不会被水里的波涛或污浊所影响所侵染;千江水月貌似各个不同,但它们的本源,即天上月,是相同的,是同一,故说一切即一,同体大悲,说诸佛众生共一法身。

复次善男子。譬如淳蜜在岩树中。无数群蜂围绕守护。时有一人巧智方便。先除彼蜂乃取其蜜。随意食用惠及远近。如是善男子。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如彼淳蜜在于岩树。为诸烦恼之所覆蔽。亦如彼蜜群蜂守护。我以佛眼如实观之。以善方便随应说法。灭除烦恼开佛知见。普为世间施作佛事。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如岩树蜜 无量蜂围绕
巧方便取者 先除彼群蜂
众生如来藏 犹如岩树蜜
结使尘劳缠 如群蜂守护
我为诸众生 方便说正法
灭除烦恼蜂 开发如来藏
具足无碍辩 演说甘露法
普令成正觉 大悲济群生

注:
【淳蜜】:淳美的蜂蜜。
【结使】:烦恼缠缚众生,不使出离生死,故称结;驱役而恼乱众生,故称使。
【尘劳】:六尘导致的劳倦。即世间贪爱求取带来的各式烦恼及其对身心的伤害。
【无碍辩】:即无碍辩才。

复次善男子。譬如粳粮未离皮糩。贫愚轻贱谓为可弃。除荡既精常为御用。如是善男子。我以佛眼观诸众生。烦恼糠糩覆蔽如来无量知见。故以方便如应说法。令除烦恼净一切智。于诸世间为最正觉。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一切粳粮 皮糩未除荡
贫者犹贱之 谓为可弃物
外虽似无用 内实不毁坏
除去皮糩已 乃为王者膳
我见众生类 烦恼隐佛藏
为说除灭法 令得一切智
如我如来性 众生亦复然
开化令清净 速成无上道

注:
【粳粮】:粳是粳米。粳粮泛指谷物类粮食。
【皮糩】:谷物的外皮,即糠。

释:
贫愚轻贱谓为可弃。除荡既精常为御用:
贫穷愚痴的人轻贱它,认为无用可丢弃,(其实)把谷皮去掉即成精米,成为王家日常食用的粮食。
烦恼糠糩覆蔽如来无量知见:
烦恼就象谷皮,把(众生的)如来藏覆盖住了,无法象如来一样具备无量智慧。
令得一切智如我如来性:
令众生获得一切智慧,就像我所具备的如来之性。

复次善男子。譬如真金堕不净处。隐没不现经历年载。真金不坏而莫能知。有天眼者语众人言。此不净中有真金宝。汝等出之随意受用。如是善男子。不净处者无量烦恼是。真金宝者如来藏是。有天眼者谓如来是。是故如来广为说法。令诸众生除灭烦恼。悉成正觉施作佛事。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如金在不净 隐没莫能见
天眼者乃见 即以告众人
汝等若出之 洗涤令清净
随意而受用 亲属悉蒙庆
善逝眼如是 观诸众生类
烦恼淤泥中 如来性不坏
随应而说法 令办一切事
佛性烦恼覆 速除令清净

注:
【经历年载】经历年载:经历了很多年头。
【出之】:使之出来、使之现身。
【蒙庆】:获得可庆贺之喜事。
【不净处者无量烦恼是】:不净处比喻的是无量烦恼。
【真金宝者如来藏是】:真金宝比喻的是如来藏。
【有天眼者谓如来是】:有天眼者比喻如来。

释:
佛性烦恼覆 速除令清净:
佛性(即如来藏)被烦恼覆盖住了,尽快清除烦恼使之清净。

复次善男子。譬如贫家有珍宝藏。宝不能言我在于此。既不自知又无语者。不能开发此珍宝藏。一切众生亦复如是。如来知见力无所畏。大法宝藏在其身内。不闻不知耽惑五欲。轮转生死受苦无量。是故诸佛出兴于世。为开身内如来法藏。彼即信受净一切智。普为众生开如来藏。无碍辩才为大施主。如是善男子。我以佛眼观诸众生有如来藏。故为诸菩萨而说此法。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如贫人家 内有珍宝藏
主既不知见 宝又不能言
穷年抱愚冥 无有示语者
有宝而不知 故常致贫苦
佛眼观众生 虽流转五道
大宝在身内 常在不变易
如是观察已 而为众生说
令得智宝藏 大富兼广利
若信我所说 一切有宝藏
信勤方便行 疾成无上道

注:
【如来知见】:此处指如来智慧。
【力无所畏】:十力、四无所畏的略译。
【净一切智】:使……清净而得一切智(这里有省略,非字面意思)。
【愚冥】:愚痴冥顽。
【大富】:此处指得大智慧。
【广利】:广大利益。
【信勤方便行】:坚信佛说,精进修行,且有方便善巧。

释:
大法宝藏在其身内。不闻不知耽惑五欲。轮转生死受苦无量:
众生不知有如来藏这个大法宝藏深藏身内,对此不闻不知故迷惑于、沉浸于色身的五欲不能自拔,导致不停地在生死幻海里轮转而受苦无量。

复次善男子。譬如庵罗果内实不坏。种之于地成大树王。如是善男子。我以佛眼观诸众生。如来宝藏在无明壳。犹如果种在于核内。善男子。彼如来藏清凉无热。大智慧聚妙寂泥洹。名为如来应供等正觉。善男子。如来如是观众生已。为菩萨摩诃萨净佛智故显现此义。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如庵罗果 内实不毁坏
种之于大地 必成大树王
如来无漏眼 观一切众生
身内如来藏 如花果中实
无明覆佛藏 汝等应信知
三昧智具足 一切无能坏
是故我说法 开彼如来藏
疾成无上道 如果成树王

注:
【庵罗果】:又名香盖。印度的一种果实。可食用,亦可入药。
【如来宝藏在无明壳】:应是“如来宝藏在无明壳内”之误。
【清凉无热】:(如来藏无相无为无二无别,故)清净凉爽无一切热恼烦躁。
【泥洹】:涅盘的另译。

释:
大智慧聚妙寂泥洹:
如来藏本自清净故说妙寂,本不动摇故说涅盘,本自具足故说大智慧聚。“大智慧聚”四字亦含一旦发显出来,行者即得无师智、具足根本智之义。
名为如来应供等正觉:
(行者证知如来藏,方能从沉沉大梦中醒来,获得关于宇宙生命实相的正等正觉,才能成佛)被称作如来 应供 等正觉。
为菩萨摩诃萨净佛智故显现此义:
为令菩萨行者获得清净佛智而开示显现此义。
三昧智具足一切无能坏:
如来藏本就无相无为不动不摇如同具足三昧智,任何事物任何境遇都不能毁坏它。
如果成树王:
就像果核种下去以后长成大树王。

复次善男子。譬如有人持真金像。行诣他国经由险路惧遭劫夺。裹以弊物令无识者。此人于道忽便命终。于是金像弃捐旷野。行人践蹈咸谓不净。得天眼者见弊物中有真金像。即为出之一切礼敬。如是善男子。我见众生种种烦恼。长夜流转生死无量。如来妙藏在其身内。俨然清净如我无异。是故佛为众生说法。断除烦恼净如来智。转复化导一切世间。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人持金像 行诣于他国
裹以弊秽物 弃之在旷野
天眼者见之 即以告众人
去秽现真像 一切大欢喜
我天眼亦然 观彼众生类
恶业烦恼缠 生死备众苦
又见彼众生 无明尘垢中
如来性不动 无能毁坏者
佛既见如是 为诸菩萨说
烦恼众恶业 覆弊最胜身
当勤净除断 显出如来智
天人龙鬼神 一切所归仰

注:
【诣】:到某地去(看望、拜访)
【践蹈】:踩踏、蹂践。
【断除烦恼净如来智】:断除烦恼使身心清净以发显如来藏,获得如来大觉智。

复次善男子。譬如女人贫贱丑陋。众人所恶而怀贵子。当为圣王王四天下。此人不知经历时节。常作下劣生贱子想。如是善男子。如来观察一切众生。轮转生死受诸苦毒。其身皆有如来宝藏。如彼女人而不觉知。是故如来普为说法。言善男子莫自轻鄙。汝等自身皆有佛性。若勤精进灭众过恶。则受菩萨及世尊号。化导济度无量众生。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如贫女人 色貌甚庸陋
而怀贵相子 当为转轮王
七宝备众德 王有四天下
而彼不能知 常作下劣想
我观诸众生 婴苦亦如是
身怀如来藏 而不自觉知
是故告菩萨 慎勿自轻鄙

汝身如来藏 常有济世明
若勤修精进 不久坐道场
成最正觉道 度脱无量众

注:
【王四天下】:以国王的身份统治四天下(此处的王是动词,统治之意)。
【庸陋】:平庸丑陋。
【贵相子】:有富贵之相的儿子。此处以腹中胎儿比喻如来藏。

释:
若勤精进灭众过恶。则受菩萨及世尊号:
如果勤奋精进修行,灭除众多过恶,则(能证道得果)受菩萨和世尊的称号。
汝身如来藏 常有济世明:
你的身内藏有如来藏,一旦发显(证知它),即(获关于生命奥秘的无师智)可以教化济拔世间无明众生。

复次善男子。譬如铸师铸真金像。既铸成已倒置于地。外虽焦黑内像不变。开摸出像金色晃曜。如是善男子。如来观察一切众生。佛藏在身众相具足。如是观已广为显说。彼诸众生得息清凉。以金刚慧捶破烦恼。开净佛身如出金像。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如大冶铸 无量真金像
愚者自外观 但见焦黑土
铸师量已冷 开摸令质现
众秽既已除 相好画然显
我以佛眼观 众生类如是
烦恼淤泥中 皆有如来性
授以金刚慧 捶破烦恼摸
开发如来藏 如真金显现

如我所观察 示语诸菩萨
汝等善受持 转化诸群生

注:
【开摸出像】:摸应是模之误。意为打开模具,现出金像。
【得息清凉】:得以息灭恼热,获得清凉。
【开净佛身如出金像】:开显出净佛身,就象金匠开模现出金像。

释:
烦恼淤泥中 皆有如来性 授以金刚慧 捶破烦恼摸:
众生陷于烦恼淤泥中,但身内皆有如来藏,佛授以能破烦恼的金刚智慧,助众生捶破象模具一样覆盖住如来藏的各式烦恼。(建议那些认为“本来是佛,不假修行”,“生活即修行,烦恼即菩提”的学人仔细体会这段经文,尤其是“捶破烦恼摸” 。)

尔时世尊告金刚慧菩萨摩诃萨。若出家若在家。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书写供养。广为人说如来藏经。所获功德不可计量。金刚慧若有菩萨为佛道故。勤行精进修习神通。入诸三昧欲殖德本。供养过恒河沙现在诸佛。造过恒河沙七宝台阁。高十由旬纵广正等各一由旬。设七宝床敷以天缯。为一一佛日日造立过恒河沙七宝台阁。以用奉献一一如来及诸菩萨声闻大众。以如是事普为一切过恒河沙现在诸佛。如是次第乃至过五十恒沙众宝台阁。以用供养过五十恒沙现在诸佛及诸菩萨声闻大众。乃至无量百千万劫。金刚慧。不如有人乐喜菩提。于如来藏经受持读诵书写供养乃至一譬喻者。金刚慧。此善男子。于诸佛所种诸善根福虽无量。比善男子善女人所得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若人求菩提 闻持此经者
书写而供养 乃至于一偈
如来微妙藏 须臾发随喜
当听此正教 功德无有量
若人求菩提 住大神通力

欲供十方佛 菩萨声闻众
其数过恒沙 亿载不思议
为一一诸佛 造立妙宝台
台高十由旬 纵广四十里
中施七宝座 严饰备众妙
敷以天缯褥 随座各殊异
无量过恒沙 献佛及大众
悉以此奉献 日夜不休息
满百千万劫 所获福如是
慧者闻此经 能持一譬喻
而为人解说 其福过于彼
乃至于算数 譬喻所不及
众生之所依 速成无上道
菩萨谛思惟 甚深如来藏
知众生悉有 疾成无上道

注:
【过恒河沙】:超过恒河沙(的数量)。
【七宝台阁】:用金、银、琉璃、珊瑚、砗磲、赤珠、玛瑙等七种宝物装饰的亭台楼阁。
【天缯】:绢帛制造的大盖称作天缯盖。
【一譬喻】:指上面经文所说的任何一个比喻。
【须臾发随喜】:(听闻众生皆有如来藏及其相关智慧),须臾间发起随喜。

尔时世尊。复告金刚慧菩萨言。过去久远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复过是数。尔时有佛。号常放光明王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金刚慧。何故名曰常放光明王。彼佛本行菩萨道时。降神母胎常放光明彻照十方千佛世界微尘等刹。若有众生见斯光者一切欢喜。烦恼悉灭色力具足念智成就得无碍辩。若地狱饿鬼畜生阎罗王阿修罗等见光明者。皆离恶道生天人中。若诸天人见光明者。于无上道得不退转具五神通。若不退转者皆得无生法忍五十功德旋陀罗尼。金刚慧。彼光明所照国土。皆悉严净如天琉璃。黄金为绳以界八道。种种宝树花果茂盛香气芬馨。微风吹动出微妙音。演畅三宝菩萨功德根力觉道禅定解脱。众生闻者皆得法喜。信乐坚固永离恶道。金刚慧。彼十方刹一切众生蒙光明故。昼夜六时合掌恭敬。金刚慧。彼菩萨处胎出生。乃至成佛无余泥洹常放光明。般泥洹后舍利塔庙亦常放光。以是因缘诸天世人。号曰常放光明王。金刚慧。常放光明王如来应供等正觉初成佛时。于其法中有一菩萨名无边光。与二十亿菩萨以为眷属。无边光菩萨摩诃萨于彼佛所。问如来藏经佛为演说。在于一坐经五十大劫。护念一切诸菩萨故。其音普告十佛世界微尘等百千佛刹。为诸菩萨无数因缘百千譬喻。说如来藏大乘经典。诸菩萨等闻说此经受持读诵如说修行。除四菩萨皆已成佛。金刚慧。汝莫异观。彼无边光菩萨岂异人乎。即我身是。彼四菩萨未成佛者。文殊师利。观世音。大势至。汝金刚慧是。金刚慧。如来藏经能大饶益。若有闻者皆成佛道。尔时世尊重说偈曰。
过去无数劫 佛号光明王
常放大光明 普照无量土
无边光菩萨 于佛初成道
而启问此经 佛即为演说
其有遇最胜 而闻此经者
皆已得成佛 唯除四菩萨
文殊观世音 大势金刚慧
此四菩萨等 皆曾闻此法
金刚慧为彼 第一神通子
时号无边光 已曾闻此经
我本求道时 师子幢佛所
亦曾受斯经 如闻说修行
我因此善根 疾得成佛道
是故诸菩萨 应持说此经
闻已如说行 得佛如我今
若持此经者 当礼如世尊
若得此经者 是名佛法主
则为世间护 诸佛之所叹
若有持是经 是人名法王
是为世间眼 应赞如世尊
尔时世尊说此经已。金刚慧。及诸菩萨四众眷属。天人干闼婆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注:
【阿僧祇劫】:阿僧祇是音译,意译为无数、无央数、不可计数的。阿僧祇劫意为无数劫。
【如来 应供 等正觉 明行足 善逝 世间解 无上士 调御丈夫 天人师 佛世尊】:此即如来十号。
【色力具足】:色具足是具足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力具足即四正勤:已生恶令断,未生恶令不生;已生善令增长,未生善令速生。
【念智成就】: 四念处的相关智慧成就。
【得无碍辩】:获得无碍辩才。
【旋陀罗尼】:能旋转凡夫心智入佛知见的总持。
【以界八道】:用来界定八道(界是动词)。
【根力觉道】:又作根力觉分。指五根(信、精进、念、定、慧)、五力(信、精进、念、定、慧)、七觉支(择法、精进、喜、轻安、念、定、舍),及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无余泥洹】:无余涅盘。觉者证道后如果下一生不再受形,返回一真法界,称入无余涅盘。
【异观】:他想。
【异人】:他人。
【世间眼】:世间眼目,一般用于形容能为世人之眼,指示正道,又能开世间之眼,使见正道的觉者、佛陀。

小结:

本经以形象的九喻,比喻昭示众生皆有如来藏而不自知,佛为开显,以助众生冲破身相及烦恼的遮蔽,证得人人皆具的佛性(如来藏)而成佛,并宣示一切众生如来之藏常住不变,受持演说此经功德巨大不可思量。